|
歼八简史III(转)
歼八简史
以下内容来自http://post.baidu.com/f?kz=180583446百度贴吧 > 战斗机吧
总之,设计人员为了缩短机身可谓绞尽脑汁!
反观歼八ⅱ,上述缩短机身长度的措施在其身上却未被应用,反而成为80年代以后细长比最大的战斗机,实在让人感到无奈。在武器装备方面,我们老是该大不大,该小不小。譬如军舰,国外的军舰无论在尺寸、排水量等方向总是超越我们许多,坦克亦是如此,而在飞机方面,我们老是比别人轻许多。以致同苏联一样,有个“傻大黑粗“的不良评语。如果采取优化设计,完全可以缩短歼八ⅱ的总长度。歼八ⅱ的设计人员曾称专门加长歼八ⅱ的机身长度是为了增加前机身油箱以配平飞机重心,这是造成该机长度增加的一个原因。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将机身下副油箱前移,即像f/a-18、saab-37、f-5的早期型号、苏-7那样即可解决上述问题,而非要增加前机身长度。通过类比,完全可以断定歼八ⅱ的机身长度可以缩短。这样就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战半机而非在原准机基础上简单地加长而实现设计目标。联想歼八ⅱ诞生的背景,不佳的气动布局,修长的机身,可以断定歼八ⅱ的设计是失败的。当然加长机身有利于减小飞行阻力、增大纵向稳定性。由于缺乏优化设计,包括*纵系统、挂架布局等,导致歼八ⅱ在轻量级运动员中长了个大个,无力伸展拳脚。国外战斗机尤其是西方战斗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钛合金等,千方百计地减轻飞机重量等,机身长度比我机小,空重相仿的战斗机,起飞重量、航程、载弹量等远比歼8ⅱ大,机载设备又非常齐全,只能说明歼八ⅱ的增升效果不佳、有效空间太少、整体设计不合理。有人认为歼8ⅱ之所以细长,是与其采用两台发动机密不可分的。诚然,采用两台发动机是造成机身加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更加细长的绝对因素。通过优化设计,完全可以控制总长度。在国外,不乏采用同一型号、或近似型号发动机装备数款战斗机的实例。除重型的a-5、f-111、苏-24等机身较长、起飞重量超重外,其他型号的双发飞机,除起飞重量大幅攀升外,机身长度没有歼八ⅱ增加明显(歼八ⅱ采用的涡喷13实是涡喷7的改进型)。例如,同是采用f100、f110涡扇发动机,f-16为单发,机长为15.09米,f-15为双发重型机,机长19.43米;在两台发动机基础上改用一台f404涡扇发动机的f-20,机长为14.42米,同样采用一台f404的x-29长16.44米,x-31长14.85米,jas-39为14、10米,双发型的f/a-18机长为17.07米,双发的法国阵风a为15.8米;采用f-119发动机的双发型yf-22机长19.56米,f-22机长缩短为18.92米,yf-23机长20.5米,单发的x-32长14.03或者14.42米,x-35机长 米;采用一台m53发动机的幻影2000机长14.36米,双发型的幻影4000为18.70米,采用m53改进型的m88的阵风a机长15.8米,阵风c则缩短到15.3米。这些是70年代以后的设计,此前的机型主要有采用一台j79发动机的f104,机长16.69米,双发f-4为19.20米;采用j52发动机的单发攻击机a4机长12.29米,双发重型攻击机a-6达16.69米;采用埃纹发动机的单发猎人战斗机长13.93米,双发闪电式截击机长16.84米;采用两台rd-33发动机的米格-29长16.28米,采用一台rd-33改进型rd-93的中国fc-1机长14米……通过实例对比,可以明确战斗机的长度确实与采用发动机台数有关,但不会造成机身明显的加长。歼八由歼七发展而来,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发动机,歼七机长13.95米,歼八含空速管长21.52米,而歼八ⅱ却达到21.59米,较前述飞机,增长幅度过大,而起飞重量过小,不能不说是遗憾。
5 歼八简史
如果当初不是简单地对歼七放大,而是依据战术目标仔细对气动布局及部分细节进行修形,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歼八飞机决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除机翼、机身、气动布局缺乏优化设计与修形之外,其他还有诸如机翼增升装置简单、起落架收放形式不佳、座舱偏小,腹鳍过大过笨等。需要指出的是,歼八ⅱ有些设计过于简单是因发动机推力嫌小,但正因为推力小才需缩短机身并减重,才需要增加飞机升力,而这些又恰恰是歼八ⅱ的一大顽症。
歼八的增升装置与起落架收放形式传承于米格-21,机翼上安置有简单襟翼,既无前缘襟翼,又无f-15、闪电相同的机翼扭转度。因为主起落架支柱在翼下,且又向内、向前斜向收入机身内,致使翼下内侧挂架仅能携带格斗导弹,而紧靠主起落架支柱的挂架又无法携带大型副油箱,不利于增加载荷与航程。如果修改机翼形状与增升方式配以主起荷架垂直向内收入机身,歼八ⅱ的装载量定能提升。f-4、台风、幻影2000的布局与作法便是明证。至于座舱狭小、机身上下有鳍、机翼有翼刀,水平尾翼有防振颤配重则是仿制米格飞机的通病。仿制米格-23而引入的可折叠腹鳍无助于减轻飞机重量与使用成本。发动机推力小,油耗大
发动机是制约我国飞机发展的两大瓶颈之一,歼八ⅱ也不例外地受此影响。歼八安装两台歼七使用的wp-7发动机,歼八ⅱ换装的wp-13是wp-7的改进型,系苏联由p11发展而来的p13涡喷发动机的仿制型,两者均属于50年代的技术水平,前者的国产型号就是wp-7。两者只有微小的变化,具有通用性。wp-13自重1306kg,加力推力63.45千牛,推重比5.28,油耗率起飞阶段为2.2公斤/公斤/小时,巡航阶段0.99公斤/公斤/小时。虽然我们一直坚持对wp-13的改进,但由于技术制约,改进幅度不大。因发动机推力小,限制了歼八ⅱ的起飞重量,而高油耗率又进一步缩短了该机的航程。
70年代以来,西方的第三代战斗机纷纷采用先进的涡扇发动机。较之涡喷发动机具有推力大,噪声小,油耗低等优点,进入80年代,西方的战斗机基本实现涡扇化,就连我国周边的大小国家及地区已基本实现了主力战机涡扇化。而我们仍然依赖五、六十年代苏联人给予的家底来装备90年代的主力战斗机,单这一点就严重制约我军机的性能发挥。目前,西方的军用同类发动机已向小型化发展,几何尺寸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推力及推重比却越来越大,并出现了推力矢量发动机,发动机控制技术采用全权数字式控制系统,*纵限制越来越小。相比之下,我国发动机整体水平依然落后。早在歼八立项不久,我们即已开始研制与al-31、f-100/110推力相当的ws-6涡扇发动机,并实施将wp-6改进为ws-5,测绘仿制波音707所用jt8d涡扇发动机的ws-8计划,70年代在周总理的主持下引进英国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仿制型号为ws-9。虽然有关部门对ws-6进行了改进,甚至于1982年试车达到了138千矢推重比为7的预期指标。使人难以想象在al-31、f-100研制的同时,我们居然会有相似的涡扇发动机,但因没有配套飞机而下马。仿制成功的ws-9,当初也是无使用飞机而停顿,造成日后定型的歼轰七因缺少发动机而只有少量入役,大大影响了我军战斗力。在ws-6下马之际,该发动机几乎达到定型状态只待投产。ws-6曾是我们很有希望的发动机,不仅可以提升我军战斗力,还可以大幅提高航空工业整体水平。它的下马,以及歼九、运十的下马,使我国航空工业裹足不前。
|
SFP, lockon, CAT, url, EVO, lol, lock, lockon, F16, insky, lock, ing, NOVA, HDD, GameSpy, lockon, SFP, lol, WOE, lock, Google, Google, Google, IBNETPLAY, lol, mic, VFR, fu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