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1|回复: 5

[技术交流] 转自TW论坛-由幻象機失事看超視距閃躲動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4 16: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軍總部於日前公布去年編號2036的幻象單座戰機的失事報告,報告中指出失事原因可能是駕駛江金亮少校在執行戰術動作時,高G昏迷或空間迷向而墜海。根據失事後的報導,江金亮少校執行的戰術訓練科目是『視距外攻擊』,由失事單座戰機模擬入侵敵機,閃躲兩架雙座幻象戰機所擔任的攔截機。故江金亮少校可能是在執行超視距空戰閃躲動作,或是視距內纏鬥動作中失事的。

  超視距空戰該如何進行閃躲呢?事實上,超視距武器科技的發展只保證了戰機可以在目視距離外可以接戰敵機,並不表示超視距武器『一定』可以擊落敵機。如果瞭解超視距飛彈與雷達的一些限制,則飛行員還是可以進行一些動作來滲透進入武器的死角。

  首先,現有戰機雷達必須利用脈衝都卜勒原理,將地面反射的雜訊鑢除,才能在中低空正常咦鳌H欢??}衝都卜勒原理是利用地面速度為零的道理,將都卜勒頻移為零的訊號濾除。但如果敵機的速度向量與戰機雷達的波束垂直的話,則敵機的徑向相對速度就跟地面一模一樣,勢必被雷達當作是雜訊而濾除。

  故超視距閃躲動作的第一個要領就是『側轉』(Beaming)。首先飛行員必須由雷達警報器發現攔截機雷達的方向,當發現雷達信號變成鎖定狀態,或推測攔截機可能發射射後不理的先進中程飛彈時,飛行員應該以最高的轉彎率進行急轉彎,轉到雷達波與飛行方向垂直的位置,則鎖定的攔截機雷達將會脫鎖,導致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失效。即便是正進行掃瞄同時追蹤狀態中的雷達也會失去目標,必須等待光點再度出現後才能重新進行威脅判定與射控作業。

  但側轉也就表示你在遠離攔截機,你總是要『朝』攔截機接近才可能穿透它的防空網,故側轉只是應急的措施,終究要轉向攔截機,則又會在攔截機的雷達幕上出現光點。故『側轉』一般的使用方法是發現被鎖定時,趕快側轉以使雷達脫鎖,確定安全後再回頭朝向目標。攔截機雷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鎖定,到時候再讓雷達脫鎖一次。故這種戰術就像足球過人一樣,後衛攔截(被鎖定)時,就左右閃躲一下再繼續前進,直到下一個後衛出現再閃躲。

  如果戰機的速度很慢的話,這就變成很辛苦的旅程,必須進行多次蛇行動作才能穿越攔截機,而一次沒閃成可能就成為甕中鱉。但如果戰機的速度很快的話,在閃躲動作之間戰機就可以前進相當可觀的距離,例如波灣戰爭中的MiG-25便慣以700節以上的超音速蛇行衝入F-15的視線距離。不過這動作其實並不是米格機的專利,澳洲的F-111與美國航艦演習時便曾在低空側轉以衝入F-14的封鎖線,北約演習中,英國空軍龍捲風F3也會用這招闖進具AMRAAM發射能力的德國F-4F的近距離。

  另一個武器的死角是雷達天線。一般戰機雷達是以3-5度寬的波束以每秒60-120度進行2到四行的掃瞄。在一百公里外,這種掃瞄模式可以偵測到上下18公里內的目標,但在20公里外,這種掃瞄只能掃到上下3.5公里內的目標。

  如果攔截機的高度是30000英尺,也就是10公里的話,這表示20公里只要低於攔截機高度3.5公里(也就是海平面到6.5公里高空)都是雷達的死角。因此入侵機如果在30公里以前利用側轉不斷令雷達脫鎖或無法追蹤,一路鑽進20-30公里處急遽降低高度就可以脫離雷達天線的掃瞄範圍,則入侵機就可以不再理會都卜勒原理,筆直朝攔截機衝去。故入侵機就可以射程較短的武器鑽入擁有超視距射程的對手附近,而將其擊落或是穿透防空網。

  英國皇家空軍的龍捲風F3與德國的F-4F在加拿大進行模擬對抗時,便曾經利用這種戰術突穿F-4F的長射程AMRAAM(雖然龍捲風的天閃飛彈也是超視距,但是其射程不如AMRAAM)。其戰術要點便是當飛行員判斷自己進入對方AMRAAM射程時,先側轉使F-4F的APG-65脫鎖,再『劇烈』改變高度,以利用雷達脫鎖的瞬間脫離雷達天線的掃瞄角度。在訓練中,所謂的改變高度指得是由一兩萬呎俯衝到七千呎,在實戰中就是要從兩三萬呎俯衝到六七百呎。江金亮少校失事前高度由一萬五千呎劇烈降低到三千呎,可能就是打算利用這種高度戰術,脫離兩架攔截機的掃瞄角度。

  速度仍然是這個戰術的關鍵,因為側轉爭取的是短暫的脫鎖,如果敵機改變方向,還是可能重新偵測到你,所以你必須爭取這短暫的空隙搶佔有利的位置。龍捲風會以七百節以上狂飆,如果大勢不妙,逃命的速度更會高到1.4馬赫。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穿透攔截機的防空網,作到這些動作便已足夠。但如果你的目標是以劣勢武器擊落對手,就必須留意到這個戰術也有缺陷。這個戰術的缺陷就是,當敵機看不到你的時候,也就往往是你看不到敵機的時候。側轉的時候攔截機在你的正側方,你的雷達天線轉不到90度。當你死命俯衝時,你的雷達也往往看不到上頭的攔截機。故,你怎麼能期望你死命做完這些動作時,一抬頭剛好敵機笨笨的在前面等你打?

  皇家空軍的龍捲風憑藉的是Link16資料鍵,龍捲風F3是世界戰機中,少數擁有可傳遞雷達圖的資料鍵。故其戰術便是利用第三者的友機或是預警機在大後方用強力雷達偵測整個空域的目標,並將敵我的位置即時傳遞到前面死命鑽來鑽去的友機雷達幕。故閃躲中的龍捲風仍然可以從戰術資料顯示幕中看到攔截機的位置,決定閃躲的方向,以及是否可以轉守為攻。

  這也可以看出這個戰術的另一個漏洞,當攔截機一樣有第三者協助偵測時,就可以在丟失目標訊號時,仍然維持指向入侵機。側轉動作在超視距空戰中是一招絕技,但在纏鬥中卻是自殺,因為側轉九十度表示奉送給對手九十度的角度優勢,攔截機只要再賺到另一個九十度,你就是死鴨子(180度的角度優勢,也就是機首正對著敵機的機尾)。波灣戰爭中的兩架MiG-25成功用側轉以及降低高度的動作逼近F-15的視線範圍,但當F-15進入纏鬥動作時,便輕而易舉地咬住MiG-25的尾巴,終究將這兩架超視距空戰動作漂亮,纏鬥動作不及格的MiG-25打落到沙漠。

  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空軍明知道超視距空戰武器有死角存在,仍然堅持超視距空戰能力的原因。空軍中有一句話:『永遠保持進攻精神』,這指得便是飛行員必須盡可能指向敵機,以免被敵機搶佔六點鐘方向。而側轉動作卻是避開機頭,讓敵機有機可趁。空軍另一句話:『能量就是生命』,能量是速度(動能)與高度(位能)的總和,但是『降低高度』的動作就表示你自己耗損能量。所以攔截機或許無法在超視距空戰中將你擊落,但是等雙方進入纏鬥距離時,攔截機不但可以咬住你的六點鐘,而且他還有高度優勢,就算是你有頭盔瞄準器+先進纏鬥飛彈也不能反敗為勝。(波灣戰爭中的一架MiG-29成功逼近F-15而沒有被中程飛彈擊落,但是一進入纏鬥後,兩架F-15卻分別佔據高度與角度的有利位置,迫使伊拉克飛行員進行沒有希望的破S動作而撞進沙漠)

  所以,超視距武器的射程即便不能發揮作用,也可以壓迫對手採取守勢,利於而後的纏鬥。然而,不論是超視距空戰,或是視距內纏鬥,都需要訓練紮實的飛行員才能發揮武器優勢。因為這些動作雖然看似簡單,卻相當精確(精確的角度,精確的速度才能迫使對方脫鎖)、危險(任何朝地面俯衝的動作都是危險的)。江金亮少校為了訓練飛行員這些動作而犧牲生命,國人當感激少校以及其他以生命危險保家衛國的前線將士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4 16: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4 16: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哦  哦  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4 16: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的飞仔命不好啊 碰上那么个主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4 17: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机载多普勒雷达原理,以及对应超视距空战突防做了通俗的点评,好文章哦,
(就是繁体字看着有点累,[s:3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6 17: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TW论坛-由幻影2000-5失事看超视距闪躲动作
空军总部于日前公布去年编号2036的幻影单座战机的失事报告,报告中指出失事原因可能是驾驶江金亮少校在执行战术动作时,高G昏迷或空间迷向而坠海。根据失事后的报导,江金亮少校执行的战术训练科目是『超视距攻击』,由失事单座战机模拟入侵敌机,闪躲两架双座幻影战机所担任的拦截机。故江金亮少校可能是在执行超视距空战闪躲动作,或是视距内缠斗动作中失事的。


  超视距空战该如何进行闪躲呢?事实上,超视距武器科技的发展只保证了战机可以在目视距离外可以接战敌机,并不表示超视距武器『一定』可以击落敌机。如果了解超视距飞弹与雷达的一些限制,则飞行员还是可以进行一些动作来渗透进入武器的死角。

  首先,现有战机雷达必须利用脉冲多卜勒原理,将地面反射的噪声滤除,才能在中低空正常运作。然而,脉冲多卜勒原理是利用地面速度为零的道理,将多卜勒频移为零的讯号滤除。但如果敌机的速度向量与战机雷达的波束垂直的话,则敌机的径向相对速度就跟地面一模一样,势必被雷达当作是噪声而滤除。

  故超视距闪躲动作的第一个要领就是『侧转』(Beaming)。首先飞行员必须由雷达警报器发现拦截机雷达的方向,当发现雷达信号变成锁定状态,或推测拦截机可能发射射后不理的先进中程飞弹时,飞行员应该以最高的转弯率进行急转弯,转到雷达波与飞行方向垂直的位置,则锁定的拦截机雷达将会脱锁,导致半主动雷达导引飞弹失效。即便是正进行扫瞄同时追踪状态中的雷达也会失去目标,必须等待光点再度出现后才能重新进行威胁判定与射控作业。

  但侧转也就表示你在远离拦截机,你总是要『朝』拦截机接近才可能穿透它的防空网,故侧转只是应急的措施,终究要转向拦截机,则又会在拦截机的雷达幕上出现光点。故『侧转』一般的使用方法是发现被锁定时,赶快侧转以使雷达脱锁,确定安全后再回头朝向目标。拦截机雷达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锁定,到时候再让雷达脱锁一次。故这种战术就像足球过人一样,后卫拦截(被锁定)时,就左右闪躲一下再继续前进,直到下一个后卫出现再闪躲。

  如果战机的速度很慢的话,这就变成很辛苦的旅程,必须进行多次蛇行动作才能穿越拦截机,而一次没闪成可能就成为瓮中鳖。但如果战机的速度很快的话,在闪躲动作之间战机就可以前进相当可观的距离,例如波湾战争中的MiG-25便惯以700节以上的超音速蛇行冲入F-15的视线距离。不过这动作其实并不是米格机的专利,澳洲的F-111与美国航舰演习时便曾在低空侧转以冲入F-14的封锁线,北约演习中,英国空军龙卷风F3也会用这招闯进具AMRAAM发射能力的德国F-4F的近距离。

  另一个武器的死角是雷达天线。一般战机雷达是以3-5度宽的波束以每秒60-120度进行2到四行的扫瞄。在一百公里外,这种扫瞄模式可以侦测到上下18公里内的目标,但在20公里外,这种扫瞄只能扫到上下3.5公里内的目标。

  如果拦截机的高度是30000英尺,也就是10公里的话,这表示20公里只要低于拦截机高度3.5公里(也就是海平面到6.5公里高空)都是雷达的死角。因此入侵机如果在30公里以前利用侧转不断令雷达脱锁或无法追踪,一路钻进20-30公里处急遽降低高度就可以脱离雷达天线的扫瞄范围,则入侵机就可以不再理会多卜勒原理,笔直朝拦截机冲去。故入侵机就可以射程较短的武器钻入拥有超视距射程的对手附近,而将其击落或是穿透防空网。

  英国皇家空军的龙卷风F3与德国的F-4F在加拿大进行模拟对抗时,便曾经利用这种战术突穿F-4F的长射程AMRAAM(虽然龙卷风的天闪飞弹也是超视距,但是其射程不如AMRAAM)。其战术要点便是当飞行员判断自己进入对方AMRAAM射程时,先侧转使F-4F的APG-65脱锁,再『剧烈』改变高度,以利用雷达脱锁的瞬间脱离雷达天线的扫瞄角度。在训练中,所谓的改变高度指得是由一两万呎俯冲到七千呎,在实战中就是要从两三万呎俯冲到六七百呎。江金亮少校失事前高度由一万五千呎剧烈降低到三千呎,可能就是打算利用这种高度战术,脱离两架拦截机的扫瞄角度。

  速度仍然是这个战术的关键,因为侧转争取的是短暂的脱锁,如果敌机改变方向,还是可能重新侦测到你,所以你必须争取这短暂的空隙抢占有利的位置。龙卷风会以七百节以上狂飙,如果大势不妙,逃命的速度更会高到1.4马赫。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穿透拦截机的防空网,作到这些动作便已足够。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以劣势武器击落对手,就必须留意到这个战术也有缺陷。这个战术的缺陷就是,当敌机看不到你的时候,也就往往是你看不到敌机的时候。侧转的时候拦截机在你的正侧方,你的雷达天线转不到90度。当你死命俯冲时,你的雷达也往往看不到上头的拦截机。故,你怎么能期望你死命做完这些动作时,一抬头刚好敌机笨笨的在前面等你打?


  皇家空军的龙卷风凭借的是Link16资料键,龙卷风F3是世界战机中,少数拥有可传递雷达图的数据键。故其战术便是利用第三者的友机或是预警机在大后方用强力雷达侦测整个空域的目标,并将敌我的位置实时传递到前面死命钻来钻去的友机雷达幕。故闪躲中的龙卷风仍然可以从战术数据显示屏中看到拦截机的位置,决定闪躲的方向,以及是否可以转守为攻。

  这也可以看出这个战术的另一个漏洞,当拦截机一样有第三者协助侦测时,就可以在丢失目标讯号时,仍然维持指向入侵机。侧转动作在超视距空战中是一招绝技,但在缠斗中却是自杀,因为侧转九十度表示奉送给对手九十度的角度优势,拦截机只要再赚到另一个九十度,你就是死鸭子(180度的角度优势,也就是机首正对着敌机的机尾)。波湾战争中的两架MiG-25成功用侧转以及降低高度的动作逼近F-15的视线范围,但当F-15进入缠斗动作时,便轻而易举地咬住MiG-25的尾巴,终究将这两架超视距空战动作漂亮,缠斗动作不及格的MiG-25打落到沙漠。

  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空军明知道超视距空战武器有死角存在,仍然坚持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原因。空军中有一句话:『永远保持进攻精神』,这指得便是飞行员必须尽可能指向敌机,以免被敌机抢占六点钟方向。而侧转动作却是避开机头,让敌机有机可趁。空军另一句话:『能量就是生命』,能量是速度(动能)与高度(位能)的总和,但是『降低高度』的动作就表示你自己耗损能量。所以拦截机或许无法在超视距空战中将你击落,但是等双方进入缠斗距离时,拦截机不但可以咬住你的六点钟,而且他还有高度优势,就算是你有头盔瞄准器+先进缠斗飞弹也不能反败为胜。(波湾战争中的一架MiG-29成功逼近F-15而没有被中程飞弹击落,但是一进入缠斗后,两架F-15却分别占据高度与角度的有利位置,迫使伊拉克飞行员进行没有希望的破S动作而撞进沙漠)

  所以,超视距武器的射程即便不能发挥作用,也可以压迫对手采取守势,利于而后的缠斗。然而,不论是超视距空战,或是视距内缠斗,都需要训练扎实的飞行员才能发挥武器优势。因为这些动作虽然看似简单,却相当精确(精确的角度,精确的速度才能迫使对方脱锁)、危险(任何朝地面俯冲的动作都是危险的)。江金亮少校为了训练飞行员这些动作而牺牲生命,国人当感激少校以及其它以生命危险保家卫国的前线将士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5-2 13:38 , Processed in 0.0246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