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本站权利,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如果看到不注明转载的情况, 方便的话请当场指出。空军之翼将十分感谢您的热心帮助! |
火控系统和机载电子系统
卡-50 装备有瞄准、驾驶、导航一体化综合系统用于搜索目标、自动导引武器以及完成自动驾驶/导航任务。机载计算机系统可自动接收来自其它直升机、飞机或地面站的目标指示,这些信息立即在座舱显示器和平面显示器上显示。这种计算机系统由 4 部计算机组成,其任务是执行复杂的飞行、导航与火控资料计算,并用数字链路将它们连结起来。其中,一部专用于显示系统,一部用于任务管制,一部用于导航,一部用作备份。借助自动操作系统,就可以在飞行员不接触驾驶杆的情形下直升机仍可盘旋滞空。因而,尽管是单人执行驾驶和武器控制双重任务,卡-50 仍然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同时,飞行员装备有头盔瞄准具。该瞄准具与米格-29 战斗机上的头盔瞄准具通用。从接到目标指示到截获所需时间约 1.5 秒。这将大大缩短发射武器的准备时间。另外,在仪表板中央装设了低光度电视屏幕,它可以配合夜视装备使卡-50 具有夜间飞行能力。尽管如此,卡-50 的夜战能力仍十分有限。卡-52 才能够称得上是一种完全具有夜战能力的全天候武装直升机。
卡-52 飞行员配备头盔瞄准具 卡-52 装备有 FH01“弩”式雷达。该雷达装备于旋翼桨毂上方,可用于导航发现地面坦克等目标,也可用于制导半主动雷达导弹。卡-52 的座舱内有 4 个液晶显示器,其中一个可显示地面三维地形图像。首架样机上采用的是法国生产的显示器,但后续的量产型将安装俄国国产的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座舱上方的球状物内安装的是俄国国产的“黄杨”三维光电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热像仪、电视仪和激光仪。卡-52 机头装有电视及前视红外装置,夜间可对地面目标进行自动照射跟踪,这一系统是法国汤姆逊公司的产品。此外,卡-52 还装备有激光测距和标定目标系统,与“旋风”反坦克导弹配套。前视红外系统的有效方位角为±110°。机组人员装备有头盔瞄准具,该头盔瞄准具配备有夜视镜,其视场角比米格-29 战斗机上的头盔瞄准具还大。卡-52 的两名飞行员各有一个平视显示器,且为驾驶员的显示器安装在了风挡玻璃上。但右座的领航/武器系统操作员还有一个陀螺稳定的双筒望远镜,放大倍数是 25 倍。该望远镜能够发现和跟踪 15 千米以内的小型目标。望远镜镜头装在右座机身下面的一个小球型整流罩内,与激光测距仪轴校准同步。这样,卡-52 座舱左侧的飞行员可以专心驾驶直升机,而右侧的射击手能够实施侦察或进行电子战,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发现和辨认远处的目标,可以进行目标定位和瞄准,可与地面部队和其它武装直升机进行协同。前文中提及的卡-50-2 直接沿用了卡-52 的电子设备。
卡-52 的座舱内有 4 个液晶显示器 米-28N 装备了由俄国拉明斯基仪表设计局研制的 BREO-28N 第五代模块式机载电子系统。该系统可使用多种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确保米-28N 全天候地遂行作战任务,其中包括在 10~25 米的低空规避危险障碍。米-28N 的高性能机载计算机由地形跟踪系统和地形规避系统组成。该系统可将机载雷达和红外探测器获得的地形参数与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地形参数加以比较,及时规避危险障碍物,并以三维图像的形式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以通知机组人员,从而使电子系统达到了人工智能化的要求。米-28N 的机载电子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能够及时发现敌防空部队的雷达;可向机组人员发出敌导弹发射和敌导弹坐标信息并及时对敌红外制导导弹实施干扰;可与陆军指挥所和其它机组实施快速保密通信;在战斗飞行编队中,长机可向僚机发出目标指示,相互交换信息,保持既定战斗队形,向机组人员传送实施作战行动的信息,其中包括提供飞行导航参数、规避地面危险障碍物以及空中飞行器和航行标志等信息。为达到这些性能,米-28N 装备了电子战装置、雷达告警系统、自动跟踪系统和多路通信系统。米-28N 还装备了由俄国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兹韦列夫工厂研制的“环面”机载搜索瞄准系统,以便完成地面和空中目标的搜索、发现和识别任务。
米-28N 与其原型机米-28A 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种全天候武装直升机,可在夜间复杂气候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米-28N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应归功于其装备的新型雷达系统。该系统是为米-28N 专门研制的。其主体是位于桨毂上方卵型雷达罩内的甚高频毫米波/厘米波双波段雷达。该雷达拥有高分辨能力,与信息系统配套。使用时,驾驶员打开雷达和与其配套的红外探测器,从雷达显示器荧光屏上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飞行航线上的障碍物和目标。因此,米-28N 可以在黑夜,甚至连微弱星光都没有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由于雷达天线罩位于直升机桨毂上方,因此直升机可只露出雷达罩,将大部分机身隐藏起来作者,而不必上升高度。大大减少了被发现的危险。
米-28N 顶部的毫米波/厘米波双波段雷达为作战带来了许多便利 卡-50/52 和米-28N 的火控系统和航空电子装备都十分先进。但卡-50/52 的很多电子设备是法国产品,因此在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据俄罗斯航空网 2004 年 3 月 31 日报道,俄空军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在宣布订购 300 架米-28N 时强调指出:“世界上还没有其它与之类似的直升机,而且新机上的所有系统都是俄国内生产的。”明显是表示俄军方对武装直升机国产化的关注。
其它性能
火力性能。卡-50 有两个短翼,翼展 7.3 米,每个短翼有两个挂架,总外挂重量 2,000 千克。卡-50 短翼的外侧挂架可悬挂 6 枚 9M120(AT-9)旋风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靠激光波束制导,有效射程 0.5~8 千米。外挂架还可以向下偏转 10°以利于导弹发射。内挂架则挂装 20 枚装 S-8 型 80 毫米火箭弹巢。卡-52 的火力在卡-50 的基础上又前进了很多。除可挂装同卡-50 相同的武器外,卡-52 还可挂装 Kh-25ML 激光制导空地导弹和 Kh-25MP 反辐射导弹。同时,卡-52 获得了一定的空战火力。卡-52 每个短翼下的外挂架都可挂装 1 枚 R-73 空空格斗导弹和并列装 2 枚“针”空空自卫导弹。后者是利用便携式肩射地对空导弹改装的。卡-50/52 的航炮为置于机身右侧的 1 门 2A42 型 30 毫米机关炮。该炮属于“由陆向空”的武器,原先是装备于陆军轻型装甲车上的。2A42 型航炮可以垂直活动±15°,但在水平活动上只能向右偏转 15°。
卡-52 短翼下的 Kh-25ML 激光制导空地导弹和 R-73 导弹 卡-52 短翼下 6 联装 9M120(AT-9)旋风反坦克导弹和 23mm 机炮吊舱 米-28N 的短翼与挂架数量与卡-50/52 相同。但米-28N 在每副短翼的外侧挂架上挂载的是 8 枚“攻击”-V 型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采用了无线电指令制导,提高了抗自然和背景干扰的能力。米-28N 装备的火箭弹及火箭弹巢与卡-50/52 相同。米-28N 也可装备“针”空空自卫导弹。同时,米-28N 安装的也是 1 门 2A42 型 30 毫米机关炮。但米-28N 是将其安装于座舱下的炮塔内,这使得该炮可以水平活动±110°,垂直活动-40°~+13°。无疑比卡-50/52 的航炮设置优秀很多。在现代战场上,导弹将是武装直升机的主要作战武器。由此可见,米-28N 的火力性能比卡-50/52 略优,但差距不大。
米-28N 挂载的8 枚“攻击”-V 反坦克导弹与火箭发射巢 战场可维护性。卡-50/52 在设计时就十分注重简化地勤人员的飞行准备时间及维护工作,不用舷梯即可完成直升机各系统的维护,机身离地面高度很低。远离主要基地时,只需靠最低水平的维护就可连续执行任务 12 天。
米-28N 的发动机和减速器均采用单元体结构,大尺寸部件,因而保障维修十分方便,更换也十分容易。同时,米-28N的旋翼桨毂为新型的橡胶-金属合成材料,以此取代了米-28 的刚性机械铰链。这样做的好处是旋翼桨毂不用润滑油维护。直升机自动倾转盘和尾桨的润滑油注油孔由原来的 40~50 个减少到了 1 个。这样既节省了润滑油,也节省了维护时间。米-28N 还使用了事故诊断和预报系统,从而减轻了维护工作负担,确保了直升机的使用效率。总体而言,卡-50/52 与米-28N 的战场可维护性性能不分上下。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卡-50/52 是一种设计思想较为前卫的武装直升机。但由于设计要求、俄国航空工业水平等原因,它显然远远不如已经被美国取消的“科曼奇”直升机项目。而米-28N 的设计思想却相当保守,与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制,90 年代又大幅改进的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很相似。实际上,西方媒体就将米-28 戏称为“阿帕奇斯基”。实际情况表明,武装直升机的作战环境比舰载直升机的使用环境复杂和恶劣的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武装直升机承担不起太多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风险,而卡莫夫设计局将丰富的舰载直升机设计经验过分应用于武装直升机上,或许是这一次竞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