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这个书其实好多人都有误解,好多人看了之后说你写的是什么?是太医?还有人听说了,但没看到名字,以为是“大一”,就问:那“大二”写不写?反正就是各种玩笑。从动机性制造证据开始,到通过动机性传播对证据进行过滤,再根据检索者的动机和偏好有选择性地检索证据,最后根据这些偏好评估证据,这幅画面令人惊心。但是,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如果我们相信证据的重要性和力量,那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信念作为潜在的矫正器,矫正导致我们用含动机的因而也失之偏颇的眼光看待证据的动机。但也有证据表明,动机性推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相信证据的重要性和力量,我们就应该去识别动机性推理的证据。并且,当我们审视证据在实际决策中是如何被现实中的人们使用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我们对证据的重要性和力量的信念。“贪婪的工作”所处的行业不仅需要一种新风气,它们还需要重新设计。我把这些变革描述为推动“父亲友好型”就业。当然,将它们描述为“父母友好型”是更准确的。短期来看,它们实际上对母亲最有帮助。但我选择这个标签是有意为之。一份要求男性长时间工作以获得高额薪水的职业,并不是父亲友好型的,至少不是我认为的父亲身份现在必须得到定义的方式。即使它能够让一个男人承担养家糊口的角色,这也是以其身为人父的角色为代价的。这正如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n Foundation)主席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Slaughter)所警告的,如果我们继续将“抚养问题”界定为“女性问题”,那么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就会很缓慢。这本书真的是两人友谊的见证。虽然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书,但是至今读起来依然散发勃勃生机。这样的文字至今扔不过时,当然是得益于略萨的眼光独到,分析精准,概括准确。与其说他在分析马尔克斯,倒不如说他借用马尔克斯的作品,阐释自己的文学观。阅读这本书,你会感觉到他对马尔克斯的那种爱。要知道,他比马尔克斯成名更早,但是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却毫不掩饰对马尔克斯的喜爱,对马尔克斯的作品如数家珍,他比马尔克斯更熟悉马尔克斯的作品。这种互相成为仰慕者的行为,值得所有的写作者效仿。我们唯一的遗憾就是,略萨的这本书之写到了《百年孤独》,对马尔克斯之后的作品再也没有补充。另外,是机器人权利问题。伴侣机器人尤其是人形的伴侣机器人拥有机器情感,人类是不是要照顾它们的情绪,不要惹它们生气?如果有一天机器人真的产生了意识,它们和人没有什么区别,要拿机器人当人对待吗?彼时,能随意打骂机器人、伤害机器人吗?这些均属于机器人权利问题,即伴侣机器人也应该拥有某些权利。机器人权利属于新概念,很多人并不接受,但并非空穴来风。比如,与伴侣机器人结婚,就涉及到财产分割和继承问题了。2025年08月16日 22时58分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