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4|回复: 1

AT-3 自强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8 14: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查看:IDF及其他台湾军力部署示意图        
转载自台湾空军招募网站,略有修改。图片源自PChome网站        
台湾空军官校在70年代以前,使用较为老旧的美国T-34初级教练机,高级教练机也只有美国T-33一型。有鉴於T-33已经服役许久,且性能也逐渐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情况下,军方航空工业发展中心(AIDC,简称为航发中心)便决定自制发展一种新式的高级战斗教练机种,以取代日渐老旧的T-33教练机。航发中心在1975年3月首次对此计画提出评估,并且选择美国诺斯若普(Northrop)公司作为发展新机型的合作对象。
        诺斯若普公司曾经与台湾合作生产F-5E/F战斗机,在当时他们也有意替美国海军设计一种新型的教练机VTXTS,於是双方便在次年正式展开新型教练机的初步合作设计,台湾日後AT-3的诞生自此迈开起跑点。初步设计的过程一直顺利地进行著。不料正式合作的十个月後,美国政府否决台湾的军机设计合作计划案,与诺斯若普的合作关系被迫宣告中止。
        


        


有鉴於空军对新型战斗教练机的需求日益迫切,航发中心於是决定自行研发生产AT-3,藉由当初与美方共同合作开发的经验与技术资料以及美方人员的指导,加上航发中心人员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第一架实验型XAT-3(编号69-6001)正式在1980年7月17日上午10点钟出厂,并且於同年九月十六日完成试飞作业,象徵了台湾的自制航太工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XAT-3在出厂之後的试飞结果一切都合乎要求。军方於是决定先订购五十架的AT-3,交给空军官校作为高级教练机之用。
        
        AT-3正式进入量产,1988年拨交官校使用,而仍以T-34C作为初级教练机。最初在机头、机翼、垂尾涂红色作为警示信号。后来全部改为与“雷虎”飞行队相同的红白蓝涂装。目前所有的AT-3均服役於高雄冈山空军军官学校飞指部,作为官校战斗科飞行学员的高级教练机。过去曾有约20架三色丛林迷彩涂装的AT-3隶属於空军第35羚羊夜攻中队,这是我国空军在F-16交机前第一个专责对地攻击与夜间作战的单位,现在此任务F-16均已胜任(搭配导航及标定荚舱),35中队早期驻防於台中清泉冈及新竹基地,后来為统一后勤维修,调防至冈山基地。现在原35中队的AT-3,在中队解散后均改装回AT-3标準规格,并编入官校飞指部的训练机群编制中。
        
        此机采用悬臂无後掠低单翼(翼弦1/4处後掠7.3°)、全动式水平尾翼、单垂直尾翼设计,进气口位於机身两侧,与发动机同置於机身两侧突出的发动机舱内,前起落架与F-5E一样采两段伸缩式,可在起飞时增加机身攻角,缩短起飞距离。AT-3的机体与机翼结构之材料主要是以轻合金结构而成,除了本体用钢、镁合金之外,同时也采用超轻的石墨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分机体的部份,使得战机整体的总重量更轻,空中的运动能力与挂弹量也能够更有效的加以提升。AT-3的机体组装分为三个部份进行。第一部份为前段机身包括座舱的部份,第二部份是包括发动机舱的中段机身部份,第三部份则是包含垂直及水平尾翼的後段机身部份。
        
        AT-3的座舱是采用纵列双座式设计,座舱罩向右开启。後座较前座高出三十公分,教员视野良好。事实上早期量产的AT-3是采用前後座舱罩独立设计,不过这种设计容易遮掩较多的飞行员视线,因此自编号0815之後的AT-3全部改采前後座操罩合一的设计。弹射椅则采用马丁贝克(MartinBaker)MK.10L型的弹射椅。
        
        AT-3上有两具燃油供应系统,它们各自独立,并且具有「交互供油」(Crossfeed)的功能,当某一具供油系统故障或受损时,另一具供油系统将会自动接替前者的位置供给两部发动机燃油。而每个燃油箱本身也具备自动防漏与封闭的功能,容量为815公升(215加仑),两个油箱的总容量为1630公升。除了内藏的主油箱以外,AT-3两翼下的内侧挂架各可再加挂一个568公升的副油箱,能够有效延伸滞空的时间。
        
        AT-3所使用的发动机是与美国盖瑞特公司所共同研发的TFE731-2-2L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噪音低,维护方便,服务周期较长。双发布局对于提高安全性很有帮助。发动机的制造由航发中心所成立的介寿二厂於民1984年起开始制造,主要是由一级风扇,四级轴流式低压压缩器,一级离心式高压压缩器、反流式燃烧室,一级高压涡轮三级低压涡轮所组成,可产生14:1的高压缩比,旁通比(bypassratio)约为2.7:1。TFE731-2-2L的最大推力为1.587千克,一般巡航(0.8马赫,12,200米)推力为344千克,整体推重比约为0.61。
        AT-3具有良好的中低空飞行性能,最小转弯半径只有330米,爬升、加速性能都在同级教练机的水准之上。根据台湾空军实地测试经验,AT-3与F-5E等战机在低空缠时,AT-3可灵活闪躲并伺机攻击,耗油量极大的战机并占不到便宜。        
AT-3的航电系统主要交由於民国69年4月1日成立的介寿三厂负责。在AT-3中大部份的航电系统,包括通讯及导航设备,大都集中在前段机身中的大型航电舱中。其主要航电设备包括超高频通讯系统 (UHF) ,敌我识别器(IFF)、战术导航丁(TACAN)姿态与航向参考系统(AHRS)、攻角指示器等等。
AT-3上同时也配备了抬头显示器 (HUD),这在今日的眼光来说也许并非什么先进的设备,但在当时而言,却可说是同级教练机中数一数二的。
        
        AT-3的武器筹载能力为2,727千克,在两翼下方共有四处挂架,加上机腹下方与翼梢的挂架,共有七处之多。机腹挂架可挂载重量为910千克,可携带一枚907千克的高爆弹或一具AN-M3型12.7mm双连装机枪囊。两个内侧挂架之挂载重量为636千克,包括227千克炸弹或燃烧弹以及568公升副油箱。两个外侧之挂架可承载272千克之武装,包括19枚装火箭囊等欧翼端挂架可挂载红外线导引AIM-9“响尾蛇”导弹或国人自制的“天剑一型”空对空短程飞弹。
        
        其他可使用的武器包括通用炸弹,集束炸弹,LAU-3/10/60/68火箭发射器,以及UU-25A/A、-25C/A、-25E/A炽焰弹散布器、A/A37U15TTS型射击训练拖把,及各式训练弹,四管火箭发射器等等。AT-3前座也装置有照相枪。
目前AT-3均服役於高雄冈一的空军官校,充当飞行学员的高级教练机,并作为空军雷虎特技小组的表演机;另有约20架3色丛林迷彩涂装的AT-3(如右侧图)隶属於空军第35夜攻中队,这是我国第一个专责对地攻击和夜间作战的单位;35中队早期驻防於清泉冈及新竹基地,後来可能为了方便後勤维修,调防至冈山基地。
        AT-3A                本机原名A-3雷鸣式攻击机,是AT-3的单座强化攻击型;其强化原有的机身结构,并在机首右前方安装一门30mm机炮,载弹量增加至3000kg以上,使得AT-3A的最大起飞重量由AT-3的7955kg增加至9117kg,至於其他的航电系统与发动机则与AT-3雷同。由於机身重量增加,AT-3A的部份飞行性能指标要比AT-3略微下降些。
AT-3B                近几年据称台湾海军积极推动成立航空司令部,准备筹建一个中队以上的定翼攻击机,担任快速制海打击任务,AT-3的生产重新燃起生机;如果台湾海军能采购尽备空射雄风二型反舰导弹的AT-3B,可能使已改制为国营汉翔公司的航发中心重开AT-3生产线。该型号以AT-3為基础,加改装AN/APG-66雷达、2具多功能显示器(CRT)、油门操纵杆“手不离杆”控制设计(HOTAS)、MIL-STD-1553B数据链以及空射雄风2型反舰飞弹射控装置等新型航电装备而成,已知1987年有台军序号0825以及0902这2架分别为单座及双座的AT-3进行过此类改装,其设计目的是作為先导教练机型(即部队转换训练机),及争取海航反舰定翼攻击机的潜在订单;在某一年的汉光演习时,曾有成功发射空射雄风2型反舰飞弹,命中60千米外靶舰的记录。然而由於海军对定翼攻击机的需求始终是兴趣缺缺,目前这个计画似乎也已经陷入死胡同中。
2005年12月,外电报道汉翔公司再度进行了为AT-3加装“鱼叉”及雄风二型反舰导弹的试验工作,目前已改装了两架AT-3A。如获得台军订单(有可能多达200架),改进后的编号将为AT-3K。               
2006年10月,AT-3飞行员个人飞行时数突破五千小时。汉翔公司特别举行授证典礼,表彰飞行教官的杰出贡献。汉翔公司表示,AT-3教练机首架出厂迄今已廿六年,在国防经费不甚充裕的情况下,為顺应世界延长机队寿限之趋势及符合空军的需求,AT-3机交由原製造厂汉翔公司进行延寿(强汉)计画,执行系统性能提升与结构延寿。汉翔公司自民国九十年歷时五年,甫於今年八月廿一日完成AT-3教练机的性能提升延寿返厂及换装工作,在结构加强后,至少还可以再使用十年到十五年。汉翔公司指出,空军官校十一修大机队商维业务於去年十一月初正式移交汉翔公司接管,专责AT-3及T-34教练机的后勤维修,汉翔和空军的关係愈发紧密,未来汉翔将以更审慎的态度规画AT-3教练机的统包及维修工作,确保AT-3教练机性能及品质能与日俱增。
                 A-3雷鸣号攻击机                        A-3雷鸣号攻击机的发展始於1979年,当时台湾有意藉助发展AT-3的技术自行研发一款纯粹以对地攻击为目的的攻击机,并且将此一研发计画定名为「雷鸣计画」,自进行研发到两架原型机XA-3於1982年7月8日首次进行试飞。                       

        A-3与AT-3在外形上的最大不同点在於A-3为单座机,而AT-3为双座机,至於外型上A-3所采用的是与空军战斗部队的AT-3相同的三色迷彩涂装。由於A-3为单座战机,因此在重量上较AT-3轻了许多,且A-3在制造上同样采用铝合金与超轻的石墨纤维复合材料,因此在整体操控性能上无疑是相当优异的。
        在航电系统方面,A-3与AT-3两者相去不远,包括超高频通讯系统,敌我识别器,战术导航仪,极高频全向测距仪,仪器著陆系统等等一应俱全。武器系统方面,A-3两翼与机腹下共有五处挂架,可携带火箭囊、机炮囊与各型炸弹。翼端挂架则可挂如天剑一型等红外空空飞弹,总体武器载重量为2727千克。另外如抬头显示器、瞄准具与照相枪等也都是标准配备在座椅方面,A-3采用的是马丁贝克Mk.10型弹射椅。
        A-3自研发生产至今一直未能投入量产,其原因众说纷纭,但一般相信是因为A-3不论在性能、结构上都与AT-3相去不远,既然如此,又何必舍弃兼具教练与攻击双重功能的AT-3,而生产实用价值略逊一筹的A-3呢?不论如何,A-3是建立研发高性能战机技术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研发价值甚至超越其战术上的价值。
        AT-3失事纪录        1990年09月06日 0837/76-6037 嘉义大埔 失事坠毁,1名飞行员平安
          1991年04月23日 0831/76-6031 高雄燕巢 失事坠毁,2名飞行员平安
          1992年10月14日 0804/73-6004 屏东山区 导航错误撞山,2名飞行员殉职
          1994年01月26日 0850/77-6050 新竹外海 失事坠海,1名飞行员平安,1名飞行员殉职
          1994年11月07日 0858/77-6058 通霄外海 失事坠海,2名飞行员平安
          1995年06月12日 0805/74-6005 新竹基地 跑道上失事,2名飞行员受伤
          1996年02月28日 0843/76-6043 高雄桥头 失事坠毁,1名飞行员受伤
          1997年06月27日 0833/76-6033 空军官校 坠毁於跑道,2名雷虎小组飞行员殉职
          1998年09月04日 0826/75-6026 空军官校 跑道上起火,1名飞行员平安
          2003年06月11日 0827/75-6027 台东山区 撞山失事,2名飞行员殉职
        全长
        12.50米
        翼展
        10.46米
        全高
        4.36米
        空重
        3855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5227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7955千克
        翼面积
        21.93平方米
        展弦比
        5.0
        最大平飞速率
        Mach 0.85
        海平面爬升率
        3078米/分
        实用升限
        14625米
        内载油量
        1270千克
        最大航程
        2279千米
        3189千米(外挂2具副油箱)
        滞空时间
        3.2小时
        5.2小时(外挂2具副油箱)
        发动机
        TFE-731-2L涡轮扇喷射发动机×2
        军用推力
        1587千克×2
        推重比
        0.61
        最小回转半径
        330米
        最大操作负荷
        + 8 G
        最大外载
        2727千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8 15: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今天全部分统统奖励给LZ,请添加原始链接![s:6]

[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07-4-30 11: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4-28 15:33 , Processed in 0.0220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