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Y-11 is a light-weight dual engine multi-porpose transporter developedby Haerbin Plane Industry. It first flew in Dec 30,1975, beganproduction in Apr 3,1977. Later there came its variation Y-11B andY-11B(I).
运-11是我国哈尔滨飞机厂研制的一种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哈飞于1974年4月提出设想,1975年1月开始设计,1975年12月30日Y-11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运-11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试制,当年上天的目标。1977年4月3日设计定型投入生产。
TheY-11 basic version used 2 HS-6A piston engine, 285 hp each and can take8 passengers. The engine is the main difference to tell it`s a Y-11 orits modern variation Y-12. Since the Y-11B is also equiped withturboprop engine, it looks just like Y-12 but a little difference inthe head. The Y-11 is mainly used to work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centre, it is recorded that at least 24 Y-11s are working on this inChina. And it can also perform geologic, transportation, airdrop,rescue and training missions.
运-11原型使用两台美国大陆公司TSIO-550-B活塞发动机,后改用两台活塞-6甲发动机,单台功率285马力,载客人数8人。装双桨叶J9-G1金属螺旋桨。发动机类型是区分运-11和其发展型号运-12的最大特征。B型上换装涡桨发动机,与运-12在外挂上的区别很小,主要是机头形状有所不同。
运-11定型后交付了41架,中国飞龙航空服务公司接受14架,新疆“军垦农航”10架,后停产。曾先后用于飞播小麦、水稻、农业施肥、除草、灭虫、绿化草原、地质勘探、空中照相以及支援短途运输、旅游、考察丹顶鹤和东北虎等野生动物等各项作业。该机低速性能良好,座舱宽,视野好,起降要求低,使用维护方便。1980年5月23日,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下,哈尔滨飞机厂组建了运-11飞机农业航空服务队。
采用涡桨发动机的运-11B。运-11B实际上就是运-12的原型。1988年底,运-11B改型开始设计,共制造两架原型机,一架用于静力试验,另一架用于试飞。原型机1990年12月26日在哈尔滨首飞。1991年进行调整适航试验,1992年取得国家型号合格证,由于未获得订货,未能投产。运-11B单价380万元(1993年)。后哈飞提出运11-B1方案,计划重新设计机翼,采用机翼整体油箱,并使用运-12的平尾,采用美国金氏公司的导航系统和美国大陆公司的TSIO-550-B发动机。发动机安装位置稍向外移。1979年地矿部对当时哈飞已经研制成功的运-11不满意,表示载重量太小,希望能再设计一种5吨的商载重量,乘客17到19名,为地质勘探飞行服务的涡桨支线飞机。但出于中国特色的体制限制和互相制肘,航空部门拒绝为地质部的航空项目立项拨款。于是地质部被迫自行拿出100万元的启动资金,这在当时还相当客观。由于航空部门对新项目立项有审核批准的权力,哈飞无法立项,于是运-11T名义搞起了运-12。
在具体设计上,运-11采用双发、上单翼带撑杆、单垂尾、固定式起落架布局。矩形机翼为双梁斜撑杆式结构,翼形NACA4412。前缘装有可自动打开的前缘缝翼和同后缘襟翼连动的襟副翼。采用圆角矩形截面机身,舱内布置了4个双人折叠板椅。板椅收起后,可以装货。大小两扇的货舱门在货舱左侧左侧,舱内有8个有机玻璃窗口。采用梯形单垂直尾翼和矩形反弯度翼型水平尾翼。舵面同时采用轴式补偿和角式补偿,便于驾驶。升降舵和方向舵采用布质蒙皮。前、主起落架不可收放,均为支柱式,有油气减震器,适于在简易土跑道或草地上起落。主起落架采用低压轮胎双轮。机翼内共装有四个金属油箱,重力供油,在左右发动机舱内各安装1个金属消耗油箱。
飞行员采用Y柱形结构的盘式双操纵,脚操纵采用前后位置可调整的四联杆机构脚踏板。电动机械混合传动襟翼和副襟翼,舵面由软硬混合式机械传动控制和,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调整片采用电动机构传动。冷气系统供发动机起动和主起落架刹车用。电源系统为2台ZF-15直流发电机和1个12HK-30蓄电池,交流电通过GBL-250单相变流机和SBL-40、SBL-125三相变流机供电。机载设备包括各种仪表、GT-1超短波电台和WL-7无线电罗盘等通讯领航设备。可加装装有1个粉剂和液剂共用的玻璃钢药箱,容量1000千克。1个容量为1.4米3的尼龙种子料袋,1个可卸式风动药泵,最大流量为16千克/秒。机上装有常量型和超低量型两套喷洒设备。下图为改用涡桨的运-11原型机。
机上设备包括CT-1甚高频无线电、JDT-2高频无线电、JT-5A机内通话器、WL-7无线电罗盘、WG-4无线电高度表及XS-6信标接收机等。还可以选装柯林斯公司的VHF-251甚高频电台、HF-220高频电台、ALT-55B无线电高度表、VIR-351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DME-451测距器、TDR-950空中交通管制应答机以及MCS-65陀螺磁罗盘。借助上述设备,运-12可以在目视飞行规则(VFR)和仪表飞行规则(IFR)下,在非结冰条件下飞行。选装尾翼除冰装置后,可满足在结冰条件下飞行的要求。机上设有通风加温系统,由发动机排气给驾驶舱的风挡和驾驶员脚部加温。机头的冲压空气入口可吸气送到驾驶舱,进行通风。货舱顶部开有2个自然通风口和2个出气口,可选装客舱加温和客舱强迫通风装置。
运-11基本技术数据
length 12m
height 4.64m
span 17m
empty weight 2140kg
maxium takeoff weight 3500kg
maxium payload 940kg
speed 220km/h
range 965km
ceiling 3950m
takeoff range 510m
landing range 450m
机长: 12米
机高: 4.64米
翼展: 17米
空重: 214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3500千克
最大载重: 940千克
最大时速: 220千米/时
最大航程: 965千米
实用升限: 3950米
起飞距离: 510米
着陆距离: 450米
TheY-12 is developed from Y-11 by Haerbin Plane Production Co.,ltd and itsoon became the most successful Chinese aircraft in the worldcommercial market. The aircraft`s design began in the early 1980s`.After over 2 years and more than 1100hr test flight, the Y-12 wasfinalized. During this the expert and test pilots from Lockheed Martinjoined the test flight.
运-12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原哈尔滨飞机厂)在运-11基础上进行深入改进的发展型号,很快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界一个在商业上较为成功的机型。该机于80年初开始研制。经过两年时间、1100多飞行小时试飞定型。期间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试飞专家和试飞员曾参与过试飞。
TheY-12 got the Model License from Chinese Civil Aviaton Bureau in 1985,and the 1st production licensee the next year. Nov 14, 1986, 6 Y-12sexported to Sri Lanka, the first time Chinese civilian aircraftexported to freign country. In 1987 Y-12 got the CAA license of UK,also the 1st time Chinese aircraft got the international Model License.Later in Mar 26, 1995, the Y-12IV got the FAA license of US. All thesehelped a lot in the later commercial works of Y-12.
1985年,运-12飞机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第一个民用飞机型号合格证,翌年又取得该局颁发的第一个生产许可证。1986年11月14日6架运-12飞机成功外销斯里兰卡,开创我国民用飞机出口的先例。1987年,运-12飞机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优秀项目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运-12飞机开始申请英国CAA(英国民用航空总局)适航证。英国民用航空总局对运-12飞机进行了两年的审查和试飞试验,于1990年6月20日向运-12颁发了CAA型号合格证。这是我国民用飞机第一次得到国际权威适航机构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说明了运-12飞机的适航已达到了当前的国际标准。1995年3月26日“运-12”Ⅳ型飞机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型号合格证。
这使得运-12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获得英、美适航认可的机种,为运-12的外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运-12还取得了新西兰、印尼的适航证书。在其巅峰时期(2000年6月前),共有102架运-12飞机外销非洲、澳洲、南美洲、亚洲、北美洲的18个国家。据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称,只要达到150架的外销量,即可在运-12的研制生产中实现全面盈利。
但国内的事情往往不随市场规律发展。1984年,运-12已经成熟的投入了使用。但当时有人认为运-12采用加拿大发动机,不够国产化,不能用;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国产的不如外国的好——虽然这是事实,而国家缺乏推进运-12进入国内市场的远见和措施。因此运-12在国内销售寥寥。哈飞被迫考虑到世界市场里寻找商机。结果哈飞用了用了11年的艰苦奋斗,获得了美国FAA适航证。这是巨大的成绩,但代价和教训同样巨大。更可悲的是,截止目前为止运-12仍然是唯一中国自有知识产权,而获得FAA认证的国产飞机。同时获得中国空域适航的外国飞机,却已达几十种。
2003年10月,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国家海洋局海监总队日前向这家公司旗下的哈飞航空股份公司采购一架直9直升机和一架运12海监型飞机,两架飞机将于年底交付使用。海监飞机是海监总队代表国家进行海洋综合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装备,其主要任务是对我国管辖海域实施巡航监视,与海监船舶实现海空配合、船机互动,达到有效监控我国管辖海域。国家海洋局曾于1987年购置两架运12型中国海监飞机,并进行了相应系统集成,使我国海洋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十多年来,两架海监飞机充分发挥了机动灵活、快速反应、覆盖面广等优势,在海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构成我国海洋执法监察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购机是国家海洋局海监总队第二次采购哈飞生产的运12飞机,第一次采购直9直升机。
[ 本帖最后由 BLACKWASP 于 2007-4-28 13:5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