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高性能飞机,由于作战任务需求,形成了如下特殊操纵形式:
1)在机翼翼端安装的发动机短舱可转动0°-90°,平飞时产生向前推力,垂直起落悬停时产生升力,调整推力亦可控制姿态。
2)喷流转向——控制发动机尾喷管转动(例如鹞式飞机),产生附加的升力与操纵力矩。
3)增设附加操纵面产生直接升力与侧力。在飞机前部分别设置水平与垂直鸭式舵面,或附加的腹鳍舵。例如水平鸭翼的对称偏转与平尾的结合。它们的纵向力矩互相对消,则可产生向上升力,曾在F-4CCV飞机上采用。借助于垂直鸭翼与方向舵协调偏转,可产生直接侧力,曾在YF-16CCV飞机上验证。
4)利用现有的操纵面调制出直接升力与侧力,例如在X-31A飞机上应用的同方向偏转副翼,在YF-16飞机上应用的后缘襟翼同向偏转,产生直接升力,差动偏转时产生滚动力矩,故又称为襟副翼(flaperon)。它与平尾同时偏转产生直接升力效果。
5)由附加面与尾翼一起,协调偏转产生侧向直接力。
以直接升力为例,直接升力的作用点为了对飞机不构成力矩,其作用点不一定在重心上。它取决于作战模态。直接力控制分纵向直接力控制与侧向直接力控制及阻力/推力控制。现只分析纵向直接力控制,如有机会,会在以后分析侧向直接力控制及阻力/推力控制。以YF-16CCV飞机为背景,论述向直接力控制基本工作模态的构成及工作机理。
纵向直接力控制采用襟副翼的同向偏转及平尾的协调来实现的。产生下面四种工作模态。
(1)直接升力模态:在迎角不变条件下,控制飞机法向加速度,迅速而直接地控制纵向轨迹,以利于作战状态的迅速轨迹拉起。
(2)机身俯仰指向:在纵向飞行轨迹不变条件下,改变飞机的俯仰姿态。以利于空地射击时延长接火时间。
(3)垂直机身平移:在不改变俯仰姿态条件下,控制飞机轨迹上下平移。以利轨迹的精确修正。
(4)机动增强/阵风缓和模态:将常规俯仰控制与直接升力控制组合,以增强对法向加速度指令的响应能力,或抑制垂直阵风扰动能力。
四种纵向直接力控制模态
[ 本帖最后由 19980331zhoulai 于 2008-7-19 11:06 编辑 ] |
dof, 主机, LOCN, 申请加入, 圣火传递, 手册, 手册, VNN, 航降, MG-15, 地震, 753视频处女作, FSFANS, NVIDIA, Nnbsp, 联赛, lock, 最后一锤子买卖, 议案, 换了, 活动, 脚踏, AV8R, IRST, insky, Viper, FreeTrac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