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93|回复: 16

[二战新兵] 关于BI-1和BI-6 <音障原理、配平、杆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3 1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2个飞机怎么速度一快机头就开始往下沉啊?

想拉都拉不上来

[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09-7-9 09:4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 17: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东西就这毛病,否则连ME163也只能望而兴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4 09: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飞机就是那样的,适当时喷气式飞机的设计不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7-4 10: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和力矩无关

不是拉不起来,是自己往下,最后划一个大圈,飞行员红视,如果之前高度够就成了倒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8 22: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对比一下同样是火箭发动机的ME163         发现ME163的推进口与机翼是在平行的(侧面看)     而BI系列的推进口是在机翼上方   估计就是这问题导致高速时BI系列飞机容易被“推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09: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见过这玩意没有?


作者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典型的飞机设计就是一杆秤。



如图,苹果是飞机的中心,小朋友的手是飞机机翼升力,提线出叫气动焦点,  秤砣是水平尾翼产生的负升力,和机翼升力相反对着干。


大家所谓的拉杆其实就是把秤砣往称杆尾端挪。

大家所谓的配平其实就是通过水平尾翼调整片精细调整秤砣的位置,秤杆平了,飞机在既定速度下不爬升也不俯冲,速度增减了,又得重新配平。

速度增加了接近音速,一是飞机机翼升力变大了,二是气动焦点后移了,于是原来秤砣压不住了,于是老拉杆都拉不起来。
打个比方就是,还是那个苹果把他固定住,大人用力拉称绳,秤砣位置不变,秤杆会不会翘起来?

升降舵由于舵面产生激波,压力不能传递到水平安定面效率显著下降,结果即使飞行员向后拉杆想改出俯冲,但飞机还是继续俯冲,最终发生飞行事故。


二战后,很多飞行员飞到高亚音速就遭遇此情况,速度越快,飞机不停使唤,一个劲低头俯冲,俯冲速度越快,越低头俯冲越陡,要么拉不起来坠毁了,要么速度过快超过结构强度空中解体。
所以叫音障!

如何突破音障呢?

从气动焦点后移入手,重新设计水平尾翼,简单的说就是换个能够“天南镇地府”的秤砣。

现在来谈谈,如何改出:

1. 没事别飞高速,超速凶险!

2. 减速是玩道, 收油,减速,拉杆。

3. 滚转180度,肚皮朝天,机背朝地,推油加速,负G推杆改出。


如果高度不够,坠毁或解体了,您也甭难过,其实您也在人类航空史突破音障中“先驱”了一把,为超音速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http://blog.huanqiu.com/?10642/viewspace-17949

[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09-9-2 09:5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09: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metro163 说的是对的,但没有仔细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9%9A%9C


音障,是历史上(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飞行器尝试跨越音速飞行遇到困难的称呼。这一说法在1950年代以后随着跨声速飞行的广泛实现已渐不多见。
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累,最终形成空气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突变面——震波(Shock Wave,又译冲击波骇波激波)面。震波的形成是超音速飞行的典型特征。震波面将增加空气对飞行器的阻力,这种因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碍被俗称为音障。另外,在早期飞机的设计中,由于对穿音速空气动力学了解尚少,所以曾多次发生飞机试图超越音速时解体或者失控坠毁的严重事故,有人把这一时期困扰飞机制造业的难题也称为「音障」。事实上,音障一词的名声大噪更多地来自于媒体的炒作及大众的误解,而非更加深刻的物理实质[1]
飞行器进入超音速飞行形成的震波面,是声学能量的高度集中面,所以又称音锥。音锥在听觉上是一声短暂而极其强烈(可能超越人耳听力上限的)的爆炸声,故称为音爆声爆(Sonic Boom)。强烈的音爆不仅会对地面建筑物产生损害,也会给飞行器本身跨越冲击面的部分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各国一般都禁止超音速飞机在住宅区上空突破音速。
除此之外,穿音速飞行常常伴随的一个效应称为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Prandtl-Glauert condensation clouds),其特征是一个以飞机为中心轴、从机翼前段开始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这是由于震波面后方因气压降低导致温度的降低,进而引起水气凝结导致。水气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后,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这个低压带会随着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迅速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并非只能在穿音速飞行中看到,与震波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仅仅表征了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尚未接近音速的飞机也能在自己周围产生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2]

合作编辑者: Remeetingoyeawclibjsjzez李直言4444Tarzan_R怀念时传祥景观美袜子香味myeag陶拉里亚校长

http://baike.baidu.com/view/43771.htm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飞行速度达到音速的十分之九,即马赫数MO.9空中时速约950公里时,局部气流的速度可能就达到音速,产生局部激波,从而使气动阻力剧增。要进一步提高速度,就需要发动机有更大的推力。

更严重的是,激波能使流经机翼和机身表面的气流,变得非常紊乱,从而使飞机剧烈抖动,操纵十分困难。同时,机翼会下沉、机头往下栽;如果这时飞机正在爬升,机身会突然自动上仰。这些讨厌的症状,都可能导致飞机坠毁。这就是所谓“音障”问题。由于声波的传递速度是有限的,移动中的声源便可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当物体速度增加到与音速相同时,声波开始在物体前面堆积。如果这个物体有足够的加速度,便能突破这个不稳定的声波屏障,冲到声音的前面去,也就是冲破音障。



  一个以超音速前进的物体,会持续在其前方产生稳定的压力波(弓形震波)。当物体朝观察者前进时,观察者不会听到声音;物体通过后,所产生的波(马赫波)朝向地面传来,波间的压力差会形成可听见的效应,也就是音爆.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比音速低时,同飞机接触的空气好像“通信员”似的,以传递声音的速度向前“通知”前面即将遭遇飞机的空气,使它们“让路”。但当飞机的速度超过音速时,飞机前面的空气因来不及躲避而被紧密地压缩在一起,堆聚成一层薄薄的波面——激波,激波后面,空气因被压缩,使压强突然升高,阻止了飞机的进一步加速,并可能使机翼和尾翼剧烈振颤而发生爆炸。


  而音障不单单仅有声波,还有来自空气的阻力,当飞行物体要接近1马赫(声速单位)飞行时,前方急速冲来的空气不能够像平常一样通过机身扩散开,于是气体都堆积到了飞行体的周围,产生极大的压力,也会引发出一种看不见的空气旋涡,俗称“死亡漩涡”这也被叫做音障,如果机身不作特殊加固处理,那么将会被瞬间摇成碎片。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und_barrier

[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09-9-2 09: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0: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0: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小翅膀在大翅膀后面的都是典型飞机如Su-27  F-15 波音737,  优点是安定性缺点是小翅膀老是和大翅膀对着干,拖后腿。





小翅膀在大翅膀前面的,如莱特、J-10、Jas-37  优点是灵活,缺点是难控制不稳定。




http://www.junshiz.cn/mz/weizai/kongjun/6777.html

            飞机的安定性是飞机设计中衡量飞行品质的重要参数,它表示飞机在受到扰动之后是否具有回到原始状态的能力。如果飞机受到扰动(例如突风)之后,在飞行员不进行任何操纵的情况下能够回到初始状态,则称飞机是安定性好,反之则称飞机安定性差。
        飞机的安定性包括纵向安定性,反映飞机在俯仰方向的稳定特性;航向安定性,反映飞机的方向稳定特性;以及横向安定性,反映飞机的滚转稳定特性。
        关于安定与不安定的概念可以形象的加以说明。例如,我们将一个小球放在波浪型表面的波峰上然后轻轻的推一下,小球就会离开波峰掉入波谷,我们将小球处在波峰位置的状态称为不稳定状态。反之,如果我们将小球放在波谷并且轻轻地推一下,球在荡漾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能够回到谷底,我们称小球处在波谷的状态为安定状态。
        飞机的安定性好坏对飞行安全尤为重要,如果飞机安定性好,当遇到突风等扰动时,飞行员可以不用干预飞机,飞机会自动回到平衡状态;如果飞机安定性差,在遇到扰动时,哪怕是一丁点扰动,飞行员都必须对飞机进行操纵以保持平衡状态,否则飞机就会离初始状态越来越远。安定性差的飞机不仅极大地加重了飞行员的操纵负担,使飞行员随时随地处于紧张状态,而且飞行员对飞机的操纵与飞机自身运动的相互干扰还容易诱发飞机的振荡,造成飞行事故。从现代飞机设计理论来看,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纵向安定性不好。然而他们却成功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飞机的速度低,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飞机的平衡。莱特兄弟曾经说过他们在试飞时曾多次失控,飞机不住地振荡,最后以滑橇触地而结束。随着飞行速度越来越快,飞行员越来越难以控制安定性差的飞机,所以一般在飞机设计中要求将飞机设计成安定性高的,飞机稳定性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虽然安定性高的飞机对提高飞行安全性有利,但是对于操纵性来说却越来越不利。因为越安定的飞机,要改变它的状态就越困难,也就是说,飞机的机动性越差。所以如何协调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之间的关系,对于现代战斗机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权衡的问题。实际上为了获得更大的机动性,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都已经被设计成不安定的飞机。当然这样的飞机不能再通过飞行员来保持平衡,而是通过一系列其他的增稳措施,比如电传操纵等主动控制手段来自动实现飞机的安定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4-26 18:18 , Processed in 0.0274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