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7|回复: 8

HOHO,我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初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 23: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响应黑叔的号召,上ACE实行了3光政策,下了个幻影工厂的武器包
AGM109,我的最爱就这样诞生了[s:47]

我的F18携带4枚AGM109

F23A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尾焰好强悍[s:46] )

战斧巡航[s:49]

命中目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 23: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把导弹的尾焰换在飞机上,那更B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23: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缩定目标

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巡航中



战斧式巡航导弹命中目标,YES![s:46]

                 今天发贴以满,关于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资料,明天再发,请误回帖,谢谢合作[s:5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2: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1972年5月苏美签订第一阶段战略武器会谈协议没有限制巡航导弹的发展,在协议签字后11天美国便宣布重新研制巡航导弹。当年6月美海军首先提出海上发射巡航导弹(SLCM),并发出招标要求。1974年1月选定通用动力公司和沃特公司参加竞争,由于1976年4月试飞失败美海军于1977年3月正式宣布通用动力公司为项目主承包商,并正式定名“战斧”BGM-109。
1972年起美军决定优先发展核弹头对地攻击巡航导弹(TLAM-N)BGM-109A。早期列入发展的巡航导弹共有三种,发展顺序式为:首先部属的是计划最晚的常规弹头对地攻击巡航导弹(TLAM-C)BGM-109C,其次是反舰导弹(TASM)BGM-109B,BGM-109A为第三位。BGM-109计划装备大多数美军攻击核潜艇、巡洋舰、驱逐舰等舰只。按美国防部1981年5月宣布的发展计划,三种巡航导弹总投资约30亿美元,首批采购439枚(按1981年出厂价140万美元/枚)。到1986年战斧导弹计划共计花费约129亿美元(1986年导弹造价280.4万美元/枚),计划总采购量3994枚,其中A型758枚,B型约593枚,C型约2643枚。
   “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技术成熟的导弹武器系统,现在投入使用的有BlockII、III、C型(单弹头)、D型(多弹头)。C型和D型“战斧”巡航导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弹头:C型属于常规的单一弹头,而D型则属于一种常规子弹药弹头(多弹头型)。从外表上看,二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能力上看是不同的。这种导弹概念是木弹的一种。交付给美海军水面舰只和潜艇使用的导弹属于全套装备导弹(AUR),它包括执行任务的导弹、启动飞行的助推器、运输中用来保护导弹的导弹箱(水面舰只的导弹装运箱,潜艇的导弹密封舱)、贮存仓库和贮藏舱。

由于美国国防部和美海军对导弹作战任务看法不一,致使BGM-109A发展进展迟缓,在1973年7月1日美国会曾冻结该项目的拨款。美海军为了保留BGM-109A的延续发展,1976年将其作战任务由原来的对付苏联内陆战略目标改为全球性战区核攻击任务。BGM-109A原计划采购758枚,但到1990年,包括研制和试验鉴定用导弹共生产509枚后便停止生产,按1994年美国国防部《核态势评审》报告,2000年前后美国可能只在攻击型核潜艇上部署350枚该型巡航导弹BGM-109弹体采用模块化设计,除战斗部、制导系统和发动机随任务不同有区别外,各种导弹的外形尺寸和内舱位置安排均一样。气动外形选用长细比较大的一字形正常式中弹翼平面布局,弹头呈卵形,中段为圆柱形,尾部为截锥体,后串接固体火箭助推器。弹身中部装有一对窄梯形折叠弹翼,腹部装有涡扇发动机收缩式进气口,尾部装有十字形折叠弹翼。
    BGM-109A发射平台分潜挺和水面舰只两类,水面发射装置有两种:MK44-2、MK41模块式垂直发射系统


MK44-2战斧导弹发射器

BGM-109B(TASM)战斧反舰巡航导弹


“战斧”BGM-109B是美国防部巡航导弹计划联合办公室主管、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一种远程反舰导弹。它有潜对舰和舰对舰两种型号,是一种亚音速、远程、掠海飞行的导弹。用于远程反舰。“战斧”反舰导弹虽是作为模式化“战斧”巡航导弹系列中的一员发展的,但从技术上来看,它是在“捕鲸叉”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部件大都是“捕鲸叉”导弹部件的改进型。1972年6月开始研制,潜射型1983年11月定型装备,舰射型1984年3月定型装备。总研制(各型)费用为14.3亿美元,1982年每枚导弹的价格为127万美元。1986年里根政府将采购量由81年的243枚增至593枚。

   由于模块化设计BGM-109B导弹外形尺寸、发射平台、助推器和BGM-109A均相同。发动机采用了为捕鲸叉导弹设计的J402-CA400单轴涡喷发动机。战斗部采用小斗犬B的454kg高能战斗部。
战术指标    目标:远距离舰只    射程:463~556km    巡航高度:海面或地面障碍物上7.62~150m
   巡航速度:最大M0.8~0.92
  弹长:5.56m(不带助推器)/6.17m(带助推器)
  弹径:527mm
  翼展:2.65m
  发射重量:1430kg

   战斗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量454kg
  制导系统: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  

    动力装置:主发动机J402-CA400涡喷发动机,助推器固体火箭
二、BGM-109 Block II  战斧系列巡航导弹
战斧导弹(Block II)是BGM-109C/D陆攻型战斧(TLAM-C/D),换装传统高爆弹头,並引进数码影像区域比对(DSMAC)技术,大幅提高精确度,CEP降至10m左右。TLAM是第一种真正好用的战斧导弹,由于配备的並非核武,故能在一般的情況下使用,並凭借其极佳的精确度达成极高的效益。BGM-109C与D型的主要不同在于弹头,C型配备454kg高爆弹头,而D型则拥有內含166枚BLU-97/B子弹的高爆集束弹头。

BGM-109D
“战斧”对陆常规攻击导弹(TLAM-C/D)BGM-109C/D是美国海军装备的一种多用途海射巡航导弹。82年1月开始装备潜艇,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只。用于攻击敌方陆地纵深内的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近海警戒雷达站、防空导弹阵地以及桥梁、油库等点目标。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曾大量使用此种导弹,该导弹采用模选式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作末制导,辅助等高线地形区系统来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发射平台为水面舰艇和潜艇。由于模块化设计BGM-109C导弹外形尺寸、内部结构布局、发射平台、主发动机、助推器和BGM-109A均相同,发射重量也相近。战斗部同BGM-109B。D型则拥有內含166枚BLU-97/B子弹的高爆集束弹头。
战术指标
目标:重要战术目标
   射程:1112~1294km

    巡航高度:海面上7~15m,地面平坦地区<60m,山区约150m
    弹长:5.56m(不带助推器)/6.17m(带助推器)
  弹径:527mm

    翼展:2.65m
发射重量:约1500kg
   战斗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量454kg/高爆集束弹头(D型)
    制导系统:惯性制导+地形匹配+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制导

    动力装置:主发动机J402-CA400涡喷发动机,助推器固体火箭
BGM-109G(GLCM)战斧陆上发射巡航导弹

陆射巡航导弹(GLCM)是1977年初美国巡航导弹联合计划局(JCMPO)成立后决定发展的一种陆上机动式巡航导弹,正式计划于同年10月由空军提出,主承包商选择了通用动力公司康维尔分公司,基本方案以“战斧”海射巡航导弹(SLCM)为基础,编号为BGM-109 G。1979年进入全面工程发展阶段,10月进行首次样弹试验,同年12月12日北约外长会议批准在西欧部署,1980年5月首次在运输一起竖一发射车上发射,1982年定型,1983年12月开始部署于英国格林汉康芒皇家空军基地,1984年3月部署于意大利。按1981财年计,制备导弹总费用为17.5亿美元,这个数字不包括从北约永久性防务设备费中支付的2.65亿美元GLCM军事设施建设费。每枚导弹的出厂成本约200万美元,计划总生产量为560枚。
BGM-109G是在海射型基础上的陆射改进型,其弹体外形尺寸、制导系统、主发动机和助推器均与海射型相同,重量也相近。战斗部改用W84可变当量热核弹头。
BGM-109G在1983年前月产量为10枚,按北约外长会议规定,到1988年底北约五国部署每个装有4枚导弹的小分队共计116个464枚导弹。其中,英国40歌160枚,意大利26个104枚,德国24个96枚,比利时和荷兰各12个48枚。
战术指标
   目标:陆上高价值战略目标

    射程:最大2500km   
   巡航高度:地面障碍物上50~150m起伏飞行,平坦地区15~50m
    巡航速度:最大M0.72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30m

    可靠性:>80%    弹长:5.56m(不带助推器)/6.17m(带助推器)
    弹径:527mm
    翼展:2.65m    发射重量:1450kg    战斗部:W84 1~5万吨级可变当量核弹头
    制导系统: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制导,雷达高度表测高
     动力装置:主发动机F107-WR450涡扇发动机,助推器固体火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BGM-109 BLOCK III 战斧系列巡航导弹
第三批战斧飞弹(Block III)主要是针对Block II的技术进行改良,加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Time-of-arrival软件控制、改良型导航计算机、程序化延迟引信。Time-of-arrival软件使多枚战斧飞弹能由不同方向攻击同一目标。战斧Block III的弹头由Block II的454kg降至320kg,但由于弹壳较坚硬,穿甲能力反而是后者的两倍。此外,战斧Block III也改良发动机并增加燃油使用效率,以提升射程。
1981年1月,美海军开始对“战斧”巡航导弹BlockIII进行作战评估,从而决定是否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这次作战评估分六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涉及到对潜射“战斧”巡航导弹的测试:潜射反舰“战斧”巡航导弹(TASM)、常规对地攻击C型导弹(TLAM/C)、以及核对地攻击导弹型号(TLAM/A)从1981年开始测试,到1983年10月结束。后三个阶段涉及到水面舰只导弹变种的发射测试,这三个阶段的测试从1983年12月开始,到1985年3月结束。在所有的这六个阶段,导弹是否具备有全套装备性能,则是根据其是否具有潜在作战效用和潜在作战适用性来决定的,然后,才能决定是否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1988年4月,美海军开始对常规对地攻击子弹药导弹(TLAM/D)进行测试。测试表明,它具有潜在作战效用和潜在作战适用性,并在部队有限推广。春秋中文网TCx9NHJ$Ao
随着导弹技术的进步和导弹的改进,后续测试与评估一直在进行着。美海军对BlockII导弹进行了改进,并于1987年7月-9月对其所有的型号进行了测试。其中的一些改进包括改进的火箭助推器、巡航导弹雷达调度计、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系统。1990年10月,美海军开始对BlockIII导弹进行作战评估,这是用全球定位系统协助导弹导航的第一次。这次测试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水面与水下舰只都进行了测试,一直持续到1994年7月。常规型C型和D型导弹都进行了测试,而结果都很理想,两种型号的导弹都被证明是具有作战效用和作战适宜性,并在整个海军推广。

自海湾战争以来,美海军一直在改进BlockIII型导弹的作战反应、突入目标、射程、和准确程度。美海军为BlockIII导弹添加了全球定位系统制导、重新设计了弹头和发动机,这就是BlockIII改进型,这种型号的导弹于1993年3月开始服役。“战斧”对地攻击导弹BlockIII系统升级包括:整合了抗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系统接收器,提供一个更小、更轻的弹头,扩展了射程、到达时间,并提高了精确程度。加装了全球定位系统之后,战斧对地攻击路线计划制定就不会受到地形特征的制约,而任务计划制定时间也降低了。美海军加利福尼亚中国湖海航站设计、开发、并具备有有4年内生产WDU-36弹头的资格,以满足改进的“战斧”导弹不灵敏炸药灵活性和增程的需求,与此同时,又能保持或者增强弹药的有效性。WDU-36弹头在中国湖海航站利用弹头技术研究成果,采用新的材料PBXN-107型炸药和FMU-148号引信,和BBU-47引信助燃器(为PBXN-7型炸药开发和配制的)。BlockIII于1995年在波斯尼亚首次投入使用;1996年,在对伊拉克的“沙漠打击”行动中再次使用。
四、BGM-109 BLOCK IV (TLAM) Tactical Tomahawk)战术战斧

战术型“战斧”导弹是一种全新的对地攻击导弹,由于采用成本较低的弹体、新型涡喷发动机、更加合理的制导与导航硬件组件以及双向超高频卫星通信链路,可根据指令在飞行距离不超过400千米的战区上空进行长达3~4小时的战术盘旋待机飞行,同时其GPS接收机的超高频通信卫星数据链路可从卫星、预警飞机、无人机或岸基设施上实时接收目标的重新瞄准和定位数据,能够对固定和机动目标实施打击。较之传统“战斧”,战术型“战斧”的制造成本较为低廉,仅为57万美元。
&m`P+n z4H!G0春秋中文网4[9Y*d4tzD#zy/j j
      美海军接下来的主攻武器就是BlockIV型“战术战斧”导弹。目前,美海军计划采购1253枚BlockIV导弹,并将BlockII升级为BlockIV。在对“战斧”在主要地区冲突(MRC)中的用途、以及与之相关的再供给和支持水平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之后,美海军作战部同与“战斧”导弹相关的舰队指挥官一起制定了一个采购目标计划,采购3440枚BlockIII、IV战斧导弹。

五、Block IV+
目前战斧飞弹家族的最新成员是战术型战斧(Tactical Tomahawk,TACTOM),又称为战斧Block IV+。战术型战斧飞弹的整个结构与系统配置都重新设计,以简化结构与生产程序、增加燃料储存空间以及降低制造成本。战术型战斧的主要结构改进包括燃料箱构造简化、电子系统集中安装、简化固态火箭加力器,此外减少特殊加工部件并减少35%的零件,大幅简化生产流程。战术型战斧相当重视降低成本,单价预定为57.5万美元,约为以往战斧(单价140万美元左右)的1/3,此外单枚组装工时也由原先610小时降为193小时。战术型战斧的射程延长至2800km,能在目标区上空盘旋约2小时(460km)。虽然战术型战斧的成本降低不少,但是性能不减反增,并使用最新的民间商用电子科技。战术型战斧的最大革新,就是使用弹性较以往大幅增加。先前的所有陆攻型战斧飞弹在发射前拟定任务计画、将地形与影像等资料输入飞弹等程序相当麻烦且耗时(约需80小时),此外在Block IV之前的陆攻型战斧都无法在中途更改目标。这些限制使得早期的陆攻型战斧飞弹只能攻击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目标,无法运用于快速反应打击任务中。战术型战斧的导引系统可预先输入15个不同目标,在飞弹升空后可视情况选择预设目标之一加以攻击,指挥单位也能利用资料炼引导战术型战斧攻击一个不在预设之内的新目标,大幅增加了使用弹性。为了防止敌方对GPS讯号进行干扰,战术型战斧的GPS拥有反干扰能力。此外,战术型战斧增设一具电视摄影机,在目标区飞行时可将目标区的影像以资料炼传至指挥单位作为前一波攻击战果评估,如有需要可对其再度发动攻击,或者引导飞弹攻击新的目标;如此,战术型战斧仿佛是巡航飞弹与侦察用UAV的结合。为了增加战斧飞弹的快速反应能力,美国海军将配合战术型战斧飞弹引进新的舰上计画系统(Afloat Planning System,APS),使得装载战斧飞弹的水面舰艇或潜舰能自行拟定任务计画,而且与原先相较最多可减少90&的任务计画时间。战术型战斧飞弹于2003年起量产,在2004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雷松公司还将在2005年推出战术型战斧的混凝土贯穿型(TTPV),配备最新发展的混凝土贯穿弹头
AGM-109H/L Medium Range Air to Surface Missile (MRASM)空射型战斧导弹

据美国《军队时报》率先披露,五角大楼的多名官员9月5日称,空军的一架B-52轰炸机8月30日从北部的北达科他州飞往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
    按计划,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有6枚巡航导弹,要送往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作销毁处理,而当天恰有一架B-52战略轰炸机要前往该基地训练。迈诺特空军基地的指挥官们于是决定让B-52带走这6枚导弹。这样做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省去专门找运输工具运导弹的麻烦,另一方面让机组成员有携弹飞行的训练机会。武器弹药中队将6枚巡航导弹挂在B-52的两翼下,放行让其起飞。     3小时后,当B-52轰炸机在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降落之后,弹药人员来拆巡航导弹时吃惊地发现:6枚巡航导弹上装的是6枚核弹头!而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任何美军战机都不得携核弹在美国上空飞行。这意味着在3个小时里,6枚核弹头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在美国上空“畅游”。     这一事件立即惊动了美国最高层:五角大楼新闻秘书吉奥夫·莫勒尔表示:“空军参谋长莫斯里将军通过简报上报给国防部长盖茨,而盖茨立即向布什总统进行了汇报。”     盖茨下令空军随时向五角大楼通报最新调查进展,而空军则一边立即清点核武库里的清单,一边命令空军所有战斗机和轰炸机在9月14日这天停飞,检讨核武器使用程序漏洞。空军作战司令部空中空间作战处处长道格拉斯·拉伯格少将奉命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2: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不喜欢用战斧,不知道是涂装做得不好,还是MOD做得不好,导弹看起来完全是半透明的,受不了

另外,5楼最后1图实际上是 战斧 Block 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5: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你拿战斧去轰防空装甲车,这也太浪费了吧!!!!照你这样的轰法,得配B52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5: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戏嘛,何必当真啊,我还用过B-61炸过机场的平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4 20: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可以挂在F14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5-15 17:51 , Processed in 0.0265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