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8|回复: 13

轉帖:世界主流武装直升机(圖自己配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3 0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直9武装直升机,国产化“直-9”的进度和引进几乎同步:80年代,一边采用法国组件生产直-9,一边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开始逐步实现整机的国产化。1988年5月,直-9国产化总指挥部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承包合同。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是总承包单位,用了3年多时间和其他90余家厂所协力攻关,终于取得重大突破。1992年1月16日国产化直-9(国产化率达到71.9%)在哈飞首飞成功。


  动力装置:

  两台“阿赫耶”1C自由涡轴发动机(国产化型“直-9”上为“涡轴8甲”),单台功率525千瓦(710轴马力)

  尺寸数据:

  旋翼直径11.93米,尾桨直径0.90米,机长13.64米,机身长11.44米,机高3.47米

  重量数据:

  空重197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850千克,有效载荷1863千克,最大吊挂载荷1600千克

性能数据: (总重在3850千克条件下)最大平飞速度306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85公里/小时经济巡航速度250-260公里/小时,倾斜爬升率7.7米/秒,垂直爬升率4.2米/秒,升限6000米悬停高度(有地效,标准大气)2200米,(无地效,标准大气)1050米,航程(标准油箱)860公里 (加装辅助油箱)1000公里
型号发展:

  直-9 舰载型。加装了机头雷达,可挂载2枚“鱼-7”鱼雷,其余具体数据不详


  直-9G 武装直升机,加强了装甲防护,可挂载“红箭-8”反坦克导弹,火箭弹(57-1型、90-1型),机炮等。用于战场前沿的反坦克作战,压制地面火力,突袭地面零散目标等火力支援任务。也可以用于运输、兵力机动、直升机空战、通信和救护等任务。该机于1988年10月首飞,1995年12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1996年5月批准设计定型。的)

[ 本帖最后由 chard 于 2008-2-23 09: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直-10

武直-10  
直-10计划主要由哈尔滨飞机制造总公司(HAMC)负责,于1992年责成全国四十余家相关院所立项开发,为陆军「9。5」计划重点攻关项目,得到军方总装部领导的重视。总装部副部长徐怀中中将数度到该公司视察项目进度。
  
  WZ-10为发展自Z-9B的中型专职武装直升机,全机净重约5,543公斤。其主要任务为树梢高度战场遮断,消灭包括敌地面固定和机动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战能力。WZ-10未来配合设有顶置瞄具的Z-11轻型直升机取得目标,可完全在接敌隐蔽处发动进攻,故战场生存能力极强。该机除部份光电瞄准系统可见于WZ-9外,更配有FLIR,因此具有有限复杂天气和夜间作战的能力。
  
  直升机全约长14.15米(旋叶转动时),高约3.84米,最宽处(注:包括短机翼)约4.35米,采国际流行的纵列式座舱布局,窄机身,后3点式防冲撞起落架;基本继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桨和飞行传动系统。主桨由4片全复合材料桨叶构成,直径约为12米,尾桨为11片弹性玻璃纤维宽叶。采传统布局的WZ-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备雷达隐身的气动结构,而是通过大量采用吸收雷达波长的复合材料和涂装来缩短被敌人发现的距离,同时也达到减轻飞机重量的目的。
  
  动力装置采两台欧洲MTR出品的MTR390涡轴发动机(turboshaft),具体数据不详。
  
  航电设备采国产和法制数字化系统。导航系统为3轴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Radar+GPS。座舱内前后都有平显(HUD)和3具多功能低头数显(MFD),(外加一些主要飞航仪表的指针式backup)结合HOTAS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负荷,也使的飞行员得以花更多时间观察周围地理,战术环境而不是眼花撩乱的各式仪表。这正是当代战场战术运用的最大特点之一,事态意识也是一代和二代武直技术上的分水岭!
  
  WZ-10最大武器外挂约1,500公斤,机身两侧的短翼约长4。32米,可挂载包括57,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机炮夹舱,红箭-8反装甲导弹等对地武装,对空自卫有PL-5和TY-90两种空空导弹。同时,配合「专武10」计划研发的激光制导半主动反装甲导弹,「闪电-2」也接近完成。火控系统为类似法国「星夜」(StarryNight)的数字一体化设计。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国产头盔瞄准具,结合机鼻球形FLIR,为机头下方的30毫米机炮和外挂武器标定目标。拜美国1553B数据总装线所赐,WZ-10同样胜任挂载各类北约制式机载武器,为将来飞机升级,出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专职武装直升机,WZ-10的战场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击能力一样重要的项目指标。其设计人员充分考量了当代武直运用的实例和其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使WZ-10基本具备了未来高科技战场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毁起落架和复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电战系统也功不可没。专为武装直升机研发的「浴火96」由垂尾前后端的一组雷达警告接收器和发动机上方的激光告警接收器与机载有源,无源干扰器自成一体,有自动保护程式,也可由驾驶员人为控制。其它电战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座舱前的IFF敌我识别器。在受到敌无制导武器的攻击时,其座舱防弹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弹药的倾彻,座舱下的复合装甲可抵御12。7毫米机枪的射击。前后座舱中间有防火,防弹墙,以防敌人「一石两鸟」,同时,飞航,武控等主要系统的冗度设计使得当一名驾驶中弹时,另一名驾驶可马上恢复对战机的操作。在最坏的情况下,还有类似Ka-50操作方式的零零弹射座椅作为最后一根救命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美国休斯直升机公司1975年研制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最大平飞时速307千米,实用升限6250米,最大上升率16.2米/秒,航程578千米。
主要武器:机头旋转炮塔内装1门30毫米链式反坦克炮、4个外挂点可挂8枚反坦克导弹和工具,19联装火箭发射器。最大起飞重量7890千克。机上还装有目标截获显示系统和夜视设备,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搜索、识别与攻击目标。它能有效摧毁中型和重型坦克,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超低空贴地飞行能力,是美国当代主战武装直升机。AH-64“阿帕奇”直升机是美国最先进的具有全天候、昼夜作战能力的武装直升机。海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前22分钟,8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从750千米外的基地起飞,发射了3枚“海尔法”导弹,导弹沿着波束飞向伊拉克西部两个地面雷达站,不到2分钟,就彻底摧毁了它,从而为空袭部队提供了安全走廊,保证了空袭成功。其后,又以一架AH-64A“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摧毁23辆坦克的纪录载入史册。
与其他直升机相比,“阿帕奇”的突出特点是:
(1)火力强,它以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武器,另外还有机炮和火箭等;
(2)装甲防护和弹伤容限及适坠性能好;
  (3)飞行速度快;
  (4)作战半径大,可达200千米左右;
  (5)机载电子及火控设备齐全,具有较高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较完善的火控、通信、导航及夜视系统;
  (6)具有“一机多用”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柯曼奇(Comanche)武装直升机

美国柯曼奇(Comanche)武装直升机
美国柯曼奇武装直升机是波音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联合研制的双座侦察/攻击及空战直升机,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具备隐身性能的直升机。

  1982年,美国陆军提出了轻型直升机实验计划(LHX),要求研制一种轻型攻击、侦察及空战多用途直升机,用于替换陆军现有的UH-1、AH-10、OH-58及OH-6直升机。1988年6月,陆军正式提出招标要求。1990年LHX计划改称为LH计划。1991年5月,波音和西科斯基公司联合竞争小组取得竞争的胜利。1991年4月陆军将其命名为RAH-66“柯曼奇”。后由于各种原因,美国陆军于1995年初重新制定了计划,预计于2001年进入美国陆军试验单位服役,2003年开始生产,2007年形成可使用力量。原型机的生产始于1993年11月,西科斯基制造前半机身,波音制造后半机身,第一架原型机于1996年1月首飞成功。

  RAH-66“柯曼奇”的总体布局采用5片桨叶的全复合材料无轴承旋翼,8片桨叶的涵道尾桨,可收放的尾轮式起落架,主起落架可“下跪”以便空运。动力装置为两台LHTEC T800-LHT-801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068千瓦。内部燃油1142升,4个外部油箱可装燃油3407升。现有如下型别:RAH-66A,初始型;RAH-66“柯曼奇长弓”,装“长弓”雷达;UH-66A,通用型,采用欧洲或日本生产的机身。

武器装备:3管20毫米加膛炮,备弹量500发,机身两侧各有侧向打开的武器舱门,每侧可挂3枚“海尔法”或“毒刺”导弹,选装的短翼可另载4枚“海尔法”或8枚“毒刺”导弹。

  尺寸数据:主桨直径11.90米,尾桨直径1.37米,机长(旋翼旋转)14.28米,机高(至水平尾翼)3.37米,机身最大宽度2.04米。

  重量数据:空重3522千克,最大有效载荷2296千克,起飞重量(基本任务,即2名机组人员,内部满油,320发机炮子弹,4枚“海尔法”及2枚“毒刺”导弹)4807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220米)324千米/小时,垂直爬升率7.2米/秒,续航时间(标准燃油)2小时30分,限制过载+3.5/-1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SH-60B“海鹰”直升机

美国SH-60B“海鹰”直升机
SH-60B是美国西科斯基飞机公司为美国海军及海岸警卫队研制的S-70B系列飞机中的一种。SH-60B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美国海军的反潜和反舰能力,补充现有陆基和舰载固定翼飞机的不足,并可用于搜索救生、撤退伤员和垂直补给等任务。
   其旋翼直径16.36米,尾桨直径3.35米。机长19.76米,机身长15.26米,机宽3.26米,机高5.18米。空重6191千克,执行反潜任务起飞重量9926千克。冲刺速度234千米/小时。装备2枚MK46鱼雷、反舰导弹及机枪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mi-24武装直升机

俄罗斯mi-24武装直升机
米-24(Mi-24)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的苏联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雌鹿”(Hind)。该机于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正式开始装备部队使用。米-24共发展了A、B、C、D、E和F六种型号,生产了大约2000架。
  米-24采用的是单旋翼带尾桨布局,旋翼有5片玻璃钢桨叶,每片桨叶均装有调整片和电加热防冰装置。米-24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驾驶舱上半部随任务不同而有所不同。驾驶舱后的机舱可容纳8名全副武装士兵,有一个大型可向后滑动的舱门。驾驶舱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重要部位装有防护装甲。双发动机和双重的系统设计使米-24中弹后仍能安然返回基地,即使主齿轮箱油压降至零,直升机仍可再飞行15至ZO分钟,这足以使飞机脱离战场。

  在战斗任务中,如果携带有火箭弹吊舱和炸弹,米-24飞行员会先发射火箭再以机枪扫射,为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提供充裕时间瞄准和投弹。米-24在全负载下可以携带10枚100公斤炸弹,虽然无法精确轰炸目标,但对区域性目标却非常有效。米-24也可携带大型炸弹,包括4枚250公斤炸弹或2枚500公斤炸弹。

有些米-24以重型火箭弹从2公里外发射对付防空武器,不过这类重型火箭弹并未广泛使用,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才会用它。这是因为火箭弹飞出去时产生的尾焰浓烟会包住机身,导致发动机吸入废气而停车。米-24还常用于空中巡逻,机上通常携带2具火箭吊舱、2枚反坦克导弹和SOO至700发机枪弹,2架直升机彼此距离50O至80O米,飞行于1500至1700米高度。

技术数据

  旋翼直径17米,尾桨直径3.90米
  短翼翼展6.60米
  机长17.50米
  机宽1.70米
  机高5.50米
  空重7000公斤,正常有效载重1700公斤,最大有效载重4000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34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时最大爬升率(起飞重量8000公斤)17米/秒、(起飞重量12000公斤)10米/秒,作战半径(最大燃油)310公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 卡-60

俄罗斯 卡-60
卡―60单桨多用途轻型直升机是由俄罗斯著名的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新型军用直升机,原称V―60,北约代号“逆戟鲸”。该机由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卢霍维奇飞机制造厂负责生产批量。卡―60脱离了卡莫夫设计局传统共轴反转旋翼布局,总体布局为4片桨叶旋翼和涵道式尾桨布局,可收放式三点吸能起落架。卡-60具有完美的空气动力外形,每侧机身都开有大号舱门,尾桨有11片桨叶。座舱内的座椅具有吸收撞击能量的能力。驾驶舱内有2名驾驶员,主驾驶员在右侧。座舱可乘12―16名乘客,要人专机布局时安装5个座椅。动力装置两台诺维科夫设计局TVD―1500涡轮轴发动机,功率2×970千瓦(2x1318轴马力)。该机可替换米―2、米―4和卡―26。主要用于运输、搜索和救援,还可执行对公路、森林、石油管路的巡逻任务。
性能数据:
旋翼直径:13米     机 长:15.05米    机身长: 12.8米  
机高:3.7米          主轮距: 2.5米   前主轮距:4.73米。
最大载重:(内部)2000千克、(外部)275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6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无外挂)6050千克、(带外挂)65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290公里/小时
正常巡航速度:28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5500米
悬停高度:1800米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13米/秒、(单发)5米/秒
使用航程:625公里          最大油量航程:1000公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Mi-28“浩劫”

俄罗斯Mi-28“浩劫”
米-28的由来
  前苏联70年代研制的战斗直升机米―24,是根据米里的设计思想设计的。60年代末,米里的设计思想是:研制一种以执行作战任务为主、以运送兵员为辅的战斗直升机。根据这一设计思想研制的米―24,与西方同类攻击直升机相比,不仅外形尺寸大,机身中部截面大,而且空机重量也增大。因为米―24 (这里指双型,即米―34II,英文资料译为Mi―24D,即米―24D。)的前机身同西方攻击直升机一样,都有两个纵列式机组人员座舱,而中机身却比西方的攻击直升机多出一个 庞大的运兵舱,里面可以乘坐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运送其它物资。由于运兵舱的存在,机身中部自然就非常宽大,于是雷达反射截面积也大,所以容易被敌方雷达探 测到,也容易被敌方的武器击中。而且,空机重量大,也会影响到直升机的作战机动性。部队多年的佼用实践证明,这样的战斗直升机满足不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前苏联军方迫切需要一种比米―24小,跟美国的AH―64A“阿帕奇”相似的战斗直升机。这样的直升机将专门执行对地作战任务,不再承担运送兵员的任务。
  军方的要求一提出来,俄罗斯的两个直升机设计局便展开了激烈竞争。卡莫夫设计局很快报出了双旋翼共轴式战斗直升机卡―50,而米里设计局则推出了比米― 24先进得多的米―28。米--28于1982年11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到1994年2月,全部研制工作宣告完成。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突出的优越性。首先, 米―28的任务专门化,只承扭作战任务,即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对己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等,不再负责运送兵员,所以不需要庞大的运兵舱。这样机身就变细了,中部截面也就缩小了,于是雷达反射截面积也随之减小,所以有利于降低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性。
  同时,空机重量也减小了,这又有助于提高飞行性能。例如该机机动性就有明显提高,其过载范围为―0.5G至+3G,能表演包括正筋斗、半筋斗反转等特技, 在战斗中,这就有利于摆脱敌方固定翼飞机的追击。米―28的防护比较强,驾驶舱前面装有防弹玻璃,驾驶舱周围有防弹装甲保护,其陶瓷装甲板能经受任子弹的多次打击。即使装甲被打碎,也容易在野战条件下予以更换。两台发动机相互位置离得较远,中间由减速器隔开,可以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在部件配置上也作了 巧妙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以遮挡和保护关键部件,这样便可在不用装甲的情况下提高直升机的抗弹能力。米―28的武器威力强大,装有口径为30毫米 的机炮,其活动方位角为110度;机身两侧短翼翼下挂架可携带16枚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0米,这些导弹不仅能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而且还能破坏敌方的 临时火力点、指挥部等。
  而竞争对手卡莫夫设计局大肆宣传卡―50的新奇特点,说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双旋翼共轴式战斗直升机,第一种单人驾驶战斗直升机;第一种采用弹射救生技术的 战斗直并机。卡―50的新奇特点和卡莫夫设计局的宣传攻势的确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军方支持卡―50的趋势十分明显,为此,米―28处于不利境地。
米-28N的崛起
  处于逆境中的米里设计局并不气馁,他们也展开了宣传攻势。他们大力宣传直升机单人驾驶无法执行作战任务的道理,有力的证据就是 美国的RAH―66“科曼奇”直升机。在该机研制计划的初期,美国也曾打算采用单人驾驶方案,但是,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单人驾驶不能很好 地执行作战任务,在贴地飞行时更是如此。于是,美国放弃了单人驾驶方案,仍采用了双座方案。美国的的电子系统智能化技术要比俄罗斯先 进多了,都不敢采用单人驾,驶方案,以俄罗斯的电子系统技术水平,怎么能使人相信单人驾驶能够完成作战任务呢?
  米里设计局的宣传攻势不仅动摇了军方对卡―50的决心,也使卡莫夫设计局内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后来,又从军方传来消息说, 军方对卡―50和米―28都不够满意,因为这两种直升机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都比较弱。军方盼望得到象美国AH―64D“长弓阿帕奇”那样的全天候作战直升机。
  于是,两个设计局新一轮激烈竞争又开始了。卡莫夫公司(即以前的卡莫夫设计局)在卡―50的基础上进行改型,推出了具有夜战能力的双座战斗直升机卡― 52,而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即以前的米里设计局)则推出了能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夜战之鹰”米―28N。
  1994年1月,俄罗斯军方作出决定,宣布为米―28N提供研制经费。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的日子好过了,遂加紧进行研制,计划在1997年交付部队使用。 那么,同米―28的基本型相比,米―28N最重要的就是米―28N增加了能保证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各种设备,从而使米―28N成为 全天候作战直升机。同美国的AH―64D“长弓阿帕奇”一样,米―28N旋翼轴上方,也装有能自由转动的锤状整流罩,里面装有毫米波火控雷达。 这种雷达不仅具有探测和火力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导航辅助装置使用。所配备的夜视镜以人们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但要求 有一定的照明度,所以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面前视红外系统不受照明度强弱的限制,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极其黑暗的夜间,也能发现和跟踪目 标。它的作用范围比夜视镜大得多,能发现和识别5公里左右距离上的目标。其视场范围为13度×18度。夜视镜和前视红外系统配合使用,取长 补短,能提高夜间观察和跟踪目标的能力。在米―28N上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对观察、识别、跟踪 目标和导航都大有帮助。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 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
其次,米―28N还增大了所装发动机的功率。米―28直升机基本型的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640千瓦(2200轴马力),而米―28N则采用 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涡轴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864千瓦(2500轴马力)。为此,还为其设计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减速器。它的 其它方面与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

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
HAP/PAH-2/HAC“虎”是德国MBB公司和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反坦克和地面支援直升机。两家公司的分工如下:德国MBB公司负责研制旋翼、后机身(包括座舱)、液压和飞行控制系统,并进行飞行性能、飞行特性、强度、振动试验和模拟飞行试验。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负责研制尾桨、中机身(包括发动机安装)、传动HAP/PAH-2/HAC“虎”系统、燃油和电气系统,并进行气动力、重量控制、维护性、可靠性和生存性试验。
HAP/PAH-2/HAC“虎”将发展下列三种型别:HAP“虎”法国陆军护航和火力支援型,预计从1997年开始交付,装一门30毫米GIAT-30781自动机炮,带有150~450发炮弹。两侧短翼装4枚玛特拉公司“密史脱拉风”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和2个分别装22枚68毫米SMEB火箭弹的火箭发射器。“密史脱拉风”导弹也可换装12枚火箭弹的火箭弹发射器,使火箭弹总数达到68枚,座舱顶部装有电视,前视红外仪、激光测距仅和直射光探设备;PAH-2“虎”德国陆军反坦克型,短翼挂架可装8枚“霍特”2或第3代远程反坦克导弹,或4枚“霍特”2,外加4枚第3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内侧)和4枚用于自卫的“毒刺”2空空导弹,旋翼轴上装有电视、前视红外仪/跟踪装置/激光测距仪,机头装驾驶员用前视红外夜视装置;HAC“虎”法国陆军反坦克型,短翼挂架可装8枚“霍特”2或第3代远程反坦克导弹,或4枚“霍特”2导弹和4枚第3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内侧)和4枚玛特拉公司的“密史脱拉风”空空导弹(外恻)。旋翼轴上装有类似于PAH-2那样的前视红外夜视系统。第一架原型机于 1991年上半年试飞。 总体布局:4片桨叶半刚性旋翼。3片复合材料尾桨。不可收放后三点轮式起落架。串列式座舱布局。
  动力装置: 2台德国慕尼黑发动机涡轮联合公司、英国罗?罗公司和法国透博梅卡公司联合研制的MTR390涡轮发动机。
  主要机载设备: 综合数字式航空电子设备,四通道自动驾驶仪,以及雷达/激光报警接收机。
  尺寸数据: 旋翼直径13.00米,尾桨直径2.70米,机身长14.00米,机高3.81米,翼展4.32米。
  重量数据: 基本空重3300千克,任务起飞重量5300-5800千克,最大过载起飞重量6000千克。
  性能数据: 巡航速度250-28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海平面)大于10米/秒,悬停升限(无地效)大于2000米,续航时间(20分钟余油)2小时5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09: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A129“猫鼬"

意大利A129“猫鼬\" 携带自卫用的四枚空空导弹情况下,巡航范围可以达到1,000公里,并可由C-130或者其他大型运输机进行运载。 设计 A129国际型武装直升机为单体横造设计,全铝合金架构,合成材料占了机身重量的50%以上。直升机机身和机翼翼轴可以挡住12.7mm穿甲弹的袭击,此外在引擎位置也加装了防弹装甲。 驾驶员座舱 驾驶员和炮手座舱为前后设置。两套座舱都配备有多任务显示器(拥有操控键盘),另外,合成控制系统可以为乘员提供及时信息、合成地图、航行数据、武器状态、武器选择、通讯和航空数据。 此外,新型直升机还配备全自动航行控制系统,具备超低空飞行和精确瞄准能力。全新的战术航行显示器提高了任务管理和预警能力。
武器系统
A129国际型武装直升机可选配雷声公司产“毒刺”导弹或欧洲MBDA公司产“米斯特拉尔”空空导弹。早期的意大利空军 A129“猫鼬”直升机则装配“毒刺”导弹。2003年10月,“毒刺”导弹成功的在“A129 CBT”直升机上完成了验证。
A129国际型武装直升机拥有双重空地导弹攻击能力,装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声公司的陶氏2型导弹,可以为炮手提供高或者低精度目标选择,确保在城市环境等复杂环境下进行精确打击。
此外,A129国际型直升机还拥有两种火箭系统,可以部署70mm和81mm火箭。 在机身鼻翼下方还配备有20 mm三筒格林式塔状加农炮以及500发弹药。

反制装置
A129国际型直升机电子战设备包括Elettronica公司的ELT-156雷达报警接收器和英国BAE系统公司的RALM-101激光报警器。机身反制装置包括Elettronica公司ELT-554雷达和BAE公司AN/ALQ-144A红外干扰发射器以及“诱饵”发射装置。
观测与定位系统
A129国际型直升机机身鼻翼上方安装了迷你前视红外夜视系统。系统收集的图像通过驾驶员合成头盔和显示定位系统告知驾驶员。该系统还可在全天候情况下协助武器系统进行自动瞄准。
发动机
A129国际型直升机使用低噪音涡轮轴发动机,两个分置式燃料箱拥有数字燃料控制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4-27 15:14 , Processed in 0.0285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