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kahaoka 发表于 2007-9-10 09:21:07

郁闷 什么时候出了个监控系统呀```怎么不让打junhuo2字

EF22000 发表于 2007-9-10 11:02:45

原帖由 cwal 于 2007-9-10 08:11 发表 http://www.insky.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1、大家首先要搞清楚辐条形状以及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才能有清醒认识:六根辐条是翼形剖面;安装位置不在矩形进气道边缘,而是位置靠里;第一根辐条向内偏,第二、三根向外偏!
————2、大家只要学过基本 ...
难道不是减重和整流么?????

EF22000 发表于 2007-9-10 11:03:56

我们试验室里有得是东西。就是部队什么都没装备

cwal 发表于 2007-9-10 11:20:40

原帖由 EF22000 于 2007-9-10 11:02 发表 http://www.insky.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难道不是减重和整流么?????

不完全是.

EF22000 发表于 2007-9-10 11:56:27

原帖由 cwal 于 2007-9-10 11:20 发表 http://www.insky.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不完全是.
千万别说能降低阻力就得了

kakahaoka 发表于 2007-9-10 12:20:09

据说 CWAL的意思貌似能降低阻力``

IPOIII 发表于 2007-9-10 13:51:25

原帖由 EF22000 于 2007-9-10 11:03 发表 http://www.insky.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试验室里有得是东西。就是部队什么都没装备

以前大学学电子的时候就是,教授专门点出,我们很多东西在实验室里都能搞出来,但是一旦量产就不行了!

cwal 发表于 2007-9-10 17:08:38

原帖由 EF22000 于 2007-9-10 11:56 发表 http://www.insky.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千万别说能降低阻力就得了
1、大家首先要搞清楚辐条形状以及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才能有清醒认识:六根辐条是翼形剖面;安装位置不在矩形进气道边缘,而是位置靠里;第一根辐条向内偏,第二、三根向外偏!
————2、大家只要学过基本机械设计知识,就应该知道在受力不均匀状态下,最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以及破坏的应该是尖锐的边角位置,也就是说,如果仅仅为了机械结构的加强,加强筋必须在边角位置!但是歼十辐条安装位置明显靠内!这就说明,虽然辐条在客观上有加强作用,但是他如此复杂的设计,根本不是仅仅用来加强机械强度的。
————3、辐条是翼形剖面,而且安装角度第一根辐条向内偏,第二、三根向外偏,这明显是在利用伯驽利原理!大家都知道,进气道喉部具有附面层吸除孔,这些被吸出的附面层也会聚集到进气道与机身之间的空隙中,越来越多明显增加飞机阻力!而这几个辐条,第一根明显是将机头来流引入进气道与机身之间的空隙,然后由2、3根导出,在此过程中利用辐条安装角度以及翼形剖面形成的内外压力差将附面层吸除,随气流流出进气道与机身之间的空隙,从而达到减阻的目的!
————4、至于破坏隐身的问题,也是无稽之谈,这个位置即使不设辐条,也会有一定反射,加了之后起什么作用还不好说,而且本身还有隐身材料涂敷,大家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少影响了

cwal 发表于 2007-9-10 17:10:06

度区别!附面层堆积到空隙中,形成低速高压气流区,会严重增加阻力,而导流片引入高速气流,在高速气流作用下,在翼形剖面内外形成压力差,排除附面层!消除了这个高压区,阻力自然降低!而仅仅依靠没有导流片的中央导流体,由于附面层在空隙中部堆积较多而且不断从进气道喉部涌来,位于空隙底部的导流体无法接触高速气流,自然无法起到排除附面层作用,这些都是常识!所谓皮托管,广义来说能形成低速高压区域的位置都可以说是!

cwal 发表于 2007-9-10 17:11:56

原帖由 IPOIII 于 2007-9-10 13:51 发表 http://www.insky.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以前大学学电子的时候就是,教授专门点出,我们很多东西在实验室里都能搞出来,但是一旦量产就不行了!

兄弟误会了。我给的几个图片是 研制的样品。还没有到 完全实用。但是 证明我们已经有了,也可以用了。 所以和别的国家差别不大。你看 哪个国家装备电池炮了。呵呵不过 空间探测的 实用了
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J-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