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飞行诗人

[技术交流] 【Lock on着舰与着陆,方案深谈】微分法和阶段法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4 14: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此所谈方案,微分,不是大学里的微积分,注意。
·这是一种方法,一种名称,微观密集的变化律。
·
微分法,在返航着陆阶段的应用
·
均匀下降高度,均匀减速,都属微分法。
·
就是着舰时,距离航空母舰在某一单位距离,速度控制应在某一单位,高度控制应在某一单位,收起节流阀后开始滑翔到甲板上的必然数据范围。譬如,距离航空母舰1.2km时,少挂载的Su33的高度在200米——90米之间时,速度微分,应该控制分布在340——380之间,也就是说,在同一距离上,高度与速度成反比,高度低时,速度要大些;高度高时,速度要低些。在某一数据范围内,微分法,飞机的速度高度,距离航母的距离,这些数据是有一个范围的,是可控的。我们要飞的不必在一个数据上,要飞的在一个范围内,是可准许的,安全的,是可控的,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中。
·
阶段法
·
就是飞机着陆分阶段从某一高度飞下来,直到进入机场接地着陆。
·
着陆接地飞机拉杆仰角角度在2度至10之间,比较好

着陆方案:
·
【减速法】【减高法】
·
【保速法】【阶段下滑高度法】
·
【滑翔法】【阶段下滑高度法】
·
减速法,分为微分减速法,与阶段减速法。
·
微分减速法:就是在返航着陆时,有比较长的一段飞行航线,这段航线内,逐步减速,到达机场时,减速到要接地的速度,300km/h以内,220km/h以上,的范围。减高法同理,均匀密集的微分减低高度,直到进入机场接地,大致是个斜率很低的顶点在下方的抛物线形下滑方式,这种方式最普遍,也最好。建议采用此种。
·
阶段减速法:就是在返航着陆时,分阶段保速,分阶段减速,分阶段减低高度。
·
保速法:就是在返航阶段,飞机就已降到某一速度,保持住这一速度,采用微分减高法,逐步减高,直到进入机场着陆接地。
·
滑翔法:就是在返航阶段,飞机按阶段减速法,采用阶段减高法或微分减高法,按阶段减速,到达设定的高度,设定的速度,然后全部收起节流阀(按小键盘上的减号键——只是调节节流阀,对油门调整也均匀,对发动机的开启关闭不影响,所以安全,最佳),按角度滑翔,也是一种斜率很低的顶点在下方的抛物线形着陆方式。
·
·
`我自己定义的:飞机的推力是按节来论,lock on中,所有的飞机,一律都是按六下page up键,推理达到最大,像Su27,就是按六下之后,不一会儿,就有火焰了。
`
`
`在最大推力下,按七下Page Down键,就关闭发动机了,所以,无论加力,还是减力,要是大幅度变化的话,都只可按六下Page Up键或Page Down键
`
`
`最好是用小键盘上的加号或减号键来调节油门。
`
`用小键盘上的加号或减号键调节油门,幅度小,安全,怎么都不会发生关闭引擎的失误。
`
·用小键盘上的加号或减号键,来调节油门,按十下加号键,推力最大,油门最大;反过来,按十下减号键,推力最小,油门处于“待机”状态

·
·
我们采用3节至6节油门之间控制着陆速度
·
·
·
譬如我的着陆控制方案是,Su27:  
`  

连续按大键盘上的加号键,按到极限,着陆阶段,离机场近时,采用近值。再看右下方那个普通模式的方格式显示方式的雷达显示器

`右下方雷达显示的方格,在进入两个以内时,高度飞到400以内,速度不低于375   
`  
`右下方雷达显示的方格,在快要进入一个以内时,高度飞到200以内,速度不低于375

·
右下方雷达显示的方格,在进入一个以内时,高度飞的不低于100米,立即迅速收起节流阀(按小键盘上的减号键)开始滑翔。

这个高度范围在100米至200米之间,375的速度,少挂载的情况下,都没问题。这又是微分法的数据分布了。
要紧紧的依托于多功能显示器导航,高度,速度,角度,距离,都很注意

计算机导航,我也用,现在,我是在其它方面飞行着陆方案数据。
、·


·
·
二代机之前的飞机,原本的飞行,应该是我那种。而不是像现代战机,或者一些人做的相反,把飞行大多参数交给计算机。
·
飞行控制律,不是单指几种,我们的飞行,大多采用的方案是那几种。
·
采用导航,保持某一速度进场着陆,我也懂得按照若干几边形飞行,标准。而我现在采用的是我的另一个方案,发现,这种是最佳的飞行方案。
·
像在航空母舰上着舰,滑翔法是比较好的,而要注意下滑角度,大致在0度至3度之间,在那一组数据上这个下滑角度,有风,满挂载,1.2km,高度不低于100米,不高于140米,下滑滑翔才开始,到达甲板时正好高度在二十几米的范围,一定会安全落到甲板上。是斜率很低的抛物线形着舰方式。这是一种,空军不采用,我采用。他们是经过数学计算的,我也是经过数学计算的。这就是若干种着舰方案的一种。
就是梁万俊驾驶歼十没油时,滑翔到地面,他采用了滑翔法方案。
·
请注意:这是采用数学计算的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下滑角度下,飞机到航母甲板时,一定是二十几米的高度,稍一拉杆,保持的一定是仰角,一定安全落到甲板上
,落舰速度低于1.5米每秒·
·
大致的下滑高度,满挂载情况下,速度不低于375,不高于385,假说在1.2km时高度100,那么在1km时高度应在80,0.8km时高度应在60,0.5km时高度应在50,0.3km时高度大概在45,到达时应在二十几米。控制操纵杆,俯冲下滑角度在0度至6度之间。这之间要随时调整,到达五分之四距离阶段上时就应变负角度位0度角,乃至快到甲板时,接近甲板时,角度为正值。
·
·
试一次:
Su33满挂载,按FBP,设定Cloudy有风的天气。飞好对正航空母舰,距离航空母舰1.2km时,高度飞到低于120米不低于,100米,速度不低于375,不高于380,全部收节流阀(连续按小键盘上的减号键),以负角度0—3度之间下滑,控制操纵杆(键盘控制),到达航空母舰甲板时,高度一定是在二十几米的高度。我们通常在之前就拉起一定仰角,落向甲板。
·
不过实际操作中,还是不能单凭计算的,因为实际控制不一定就能控制的那么接近那组数据,所以还是要凭一定的感觉,飞行员自身的因素。
·


这是着陆市区
http://hi.baidu.com/%CA%B1%BF%D5%CA%D4%B7%C9%D4%B1/album/item/80201488613414ac0e244417.html
·
http://hi.baidu.com/%CA%B1%BF%D5%CA%D4%B7%C9%D4%B1/album/%CA%D4%B7%C9%CA%B1%BF%D5
·
在美航母训练V|
·                  V|
http://hi.baidu.com/%CA%B1%BF%D5%CA%D4%B7%C9%D4%B1/album/item/a51093026173d9a8d53f7c21.html#IMG=81fcffeec7f0a8cfcf1b3e21
·
http://hi.baidu.com/%CA%B1%BF%D5%CA%D4%B7%C9%D4%B1/album/item/81fcffeec7f0a8cfcf1b3e21.html#IMG=5c6a8651b01cc97c1138c221

·
我飞了美国航空母舰,着舰甲板夜晚只有两排灯,非得飞到近前,才能看清甲板。所以,采用了下滑角度方案,黑乎乎的,看不清也没事儿,到达甲板时,高度在二十几米,看清了甲板,一调杆位,就落到了甲板上,被勾住,感觉很好,找到了阵风——甲板上的一天的感觉http://6.cn/plist/99231/175.html

·
·
若是图片无显示,刷新一下就可乐
·
·

[ 本帖最后由 飞行诗人 于 2009-2-15 19:1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4 14: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航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4: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航降,是不是纯粹计算机导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4: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机导航,我也用,现在,我是在其它方面飞行着陆方案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4: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是随便飞,没看我也是紧紧的依托于多功能显示器导航,高度,速度,角度,距离,都很注意
、·
·
·
二代机之前的飞机,原本的飞行,应该是我那种。而不是像现代战机,或者一些人做的相反,把飞行大多参数交给计算机。
·
·

[ 本帖最后由 飞行诗人 于 2009-2-14 14: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4 15: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速度是错误的 而且要注意HUD以及旁边的航降提示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5: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速度不是错误的。不成功的方案才是错误的。
飞行控制律,不是单指几种,我们的飞行,大多采用的方案是那几种。
我这个是另一种方案,没问题。
我也可以采用导航,我也可以保持某一速度进场着陆,我也懂得按照若干几边形飞行。而我现在采用的是我的另一个方案,发现,这种是最佳的飞行方案。
·
像在航空母舰上着舰,我那种是比较好的,而要注意下滑角度,大致在0度至3度之间,在那一组数据上这个下滑角度,有风,满挂载,1.2km,高度不低于100米,不高于140米,下滑滑翔才开始,到达甲板时正好高度在二十几米的范围,一定会安全落到甲板上。是斜率很低的抛物线形着舰方式。这是一种,空军不采用,我采用。他们是经过数学计算的,我也是经过数学计算的。这就是若干种着舰方案的一种。
就是梁万俊驾驶歼十没油时,滑翔到地面,他采用这种方式。
·
·
·
·
·

[ 本帖最后由 飞行诗人 于 2009-2-15 14: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4 15: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种貌似是最不真实的 在真实中是最危险的`起落架肯定完蛋 要么就冲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4 15: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4 15: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在lockon里貌似好使吧```加油~争取 学习真实中的航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5-7 11:05 , Processed in 0.0289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