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是唯一能够全程伴随轰炸机进行“穿梭”轰炸任务的盟军战斗机。这此类任务中,轰炸机从英国起飞深入敌境,轰炸目标后在苏联降落。在盟军取得制空权后,野马也担负低空突袭德国空军机场的任务,由于德军机场都有高炮进行重点防护,这些任务相当危险。 1943 年盟军得知德国空军正在发展喷气式战斗机,这将对盟军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造成严重威胁。野马在 1944 年 7 月 18 日首次遭遇 Me 163 彗星火箭战斗机,两架 Me 163 掠过一架 P-51,野马立即追击,但未击中目标。1944 年 8 月 5 日,Me 163 在击落了 3 架轰炸机和 3 架护航的 P-51 后从容脱离。8 月 16 日,第 359 战斗机大队的约翰.B. 墨菲(John B. Murphy)中校终于设法击落了一架 Me 163。Me 163 出战的频率越来越高引起了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惊慌,但这种火箭战斗机的续航力极短,并且飞行的危险性很大,在整个战争期间,Me 163 击落的盟军飞机可能不超过 12 架。 1944 年 10 月以前,盟军遭遇的多数是火箭动力的 Me 163。而在这个月中,Me 262 开始出现在战斗中。野马在 10 月 7 日击落了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 361 战斗机大队的厄本.L.爵克(Urban L. Dreq)上尉击落了正在着陆的两架 Me 262。Me 262 的速度比 P-51D 快 160.90km/h,野马无法依靠速度拦截,只有在 Me 262 攻击轰炸机时从更高的高度俯冲下来才能靠近设计。若被一架 Me 262 咬尾,野马可以轻易转弯摆脱,并切入敌机内圈,在 Me 262 飞出射程之前进行密集射击。野马在与 Me 262 格斗时表现比在拦截时更好。 P-51D 41-3366,气泡座舱盖得益于为 B-17 发展的吹制成形舷窗技术 最后盟军确定对付喷气式战斗机的最佳策略是在其起降时进行偷袭。早期喷气式发动机的加速能力很差,在起飞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加速。通常的战术是野马攻击群在 Me 262 基地上空兜圈子,一旦 Me 262 起飞,野马就会在 Me 262 起落架收回之前俯冲下来攻击。如果 Me 262 拒绝出战,野马就会扫射机场,将喷气机摧毁于地面。 P-51D/K 配属于以下驻欧战斗机大队: 第 8 航空军
第 4 战斗机大队
第 334、335、336 战斗机中队
第 20 战斗机大队
第 55、77、79 战斗机中队
第 55 战斗机大队
第 38、338、343 战斗机中队
第 78 战斗机大队
第 82、83、84 战斗机中队
第 339 战斗机大队
第 503、504、505 战斗机中队
第 352 战斗机大队
第 328、486、487 战斗机中队
第 353 战斗机大队
第 350、351、352 战斗机中队
第 355 战斗机大队
第 354、357、358 战斗机中队
第 356 战斗机大队
第 359、360、361 战斗机中队
第 357 战斗机大队
第 362、363、364 战斗机中队
第 359 战斗机大队
第 368、369、370 战斗机中队
第 361 战斗机大队
第 374、375、376 战斗机中队
第 364 战斗机大队
第 383、384、385 战斗机中队
第 479 战斗机大队
第 434、435、436 战斗机中队 第9航空军
第 67 战术侦察大队
第 68 战术侦察大队
第 69 战术侦察大队
第 10、22 中队
第 354 战斗机大队
第 353、355、356 战斗机中队
第 363 战斗机大队
第 380、381、382 战斗机中队
第 370 战斗机大队
第 401、402、485 战斗机中队 第 15 航空军
第 31 战斗机大队
第 307、308、309 战斗机中队
第 52 战斗机大队
第 325 战斗机大队
第 332 战斗机大队(全黑人编制) 一些野马飞行员成为“一日王牌”,在一次任务中击落 5 架以上的飞机:第 361 战斗机大队的威廉.R.贝耶少尉;第 352 大队的威廉.T.威斯那上尉和唐纳德.S.布赖恩上尉;第 352 大队的克劳德.J.克伦肖少尉;第 357 大队的L.K.卡森上尉;第 339 大队的J.S.丹尼尔少尉;第 355 大队的威廉.J.何夫德上尉;第 357 大队的查尔斯.E.“查克”耶格尔上尉;第 352 大队的乔治.普瑞迪少校保持了在 1944 年 8 月 6 日的一次任务中击落 6 架敌机的欧洲盟军纪录,普瑞迪少校成为 USAAF 的头号野马王牌,最终战绩 26.83 架,其中 23.83 架是驾驶野马获得的。 第 8 航空军 357 大队 362 中队的 P-51D 第 357 大队成为战绩最佳的野马大队,1944 年 2 月 11 日到 1945 年 4 月 25 日期间共击落 609 架敌机,击毁 106 架敌机于地面。到德国投降前,第 8 航空军和第 9 航空军的的所有护航大队都装备了 P-51。 二战中坠毁的 P-51D RAF 接收了 281 架 D 型和 594 架 K 型,分别称为野马 IV 和野马 IVA。这些飞机直到 1944 年 9 月才进入 RAF 服役,与早期的野马 III 并肩作战。 由于欧洲战场的高优先级,P-51D 野马在 1944 年末才部署到太平洋战区。P-51D 首先部署在了菲律宾和硫磺岛。在战争的这一阶段,日本战斗机只能作零星抵抗,菲律宾的野马大多用于执行近距支援任务。1945 年 1 月 11 日,威廉.A.舒摩(William A. Shomo)上尉驾驶 F-6D 侦察机在日本占领的吕宋岛上空执行任务时,在一日之内击落了 6 架 Ki-61 飞燕和一架轰炸机。后获颁荣誉勋章,成为二战中第二个获得此荣誉的野马飞行员。 1945 年,第 14 航空军 23 大队 74 中队的 P-51K 在涂山机场 日本在吕宋的反抗日渐式微,菲律宾的野马开始轰炸和扫射台湾的日军。1945 年 4 月 7 日,硫磺岛的野马伴随 B-29 轰炸了中岛航空发动机工厂,这是美国陆基战斗机首次飞临东京上空。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需要持续飞行 7 到 8 小时,往返航程超过 2,400km。当李梅(LeMay)将军决定将大多数 B-29 任务转向中低空夜袭时,硫磺岛的野马也改为突袭日本机场,在任务中广泛使用了五寸火箭弹。 太平洋战区的野马单位: 第 8 侦察大队
第 7 战斗机司令部
第 15 战斗机大队
第 21 战斗机大队
第 46、72、531 战斗机中队
第 506 战斗机大队
第 457、458、462 战斗机中队
第 14 航空军
第 23 战斗机大队 二战结束后,大量 P-51D 仍在 USAAF 中服役多年。1948 年美国空军成立,改革了飞机型号命名规范,将驱逐机的“P”改为战斗机的“F”,P-51 改为 F-51。除此之外,废除了照相侦察机的“F”,F-6D 和 F-6K 改为 RF-51D 和 RF-51K。 1946 年 5 月,重组后的空中国民警卫队(ANG)接受了大部份 P-51D/K 野马。一般认为密西西比(Mississippi)河以西的 ANG 单位装备 P-51,以东的装备 P-47 雷电。到 1948 年 12 月,超过 700 架野马在 28 个 ANG 中队服役,其中包括 RF-51D 侦察机。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野马再一次投入作战。野马比部署在日本的 F-80 和 F-82 更适合南朝鲜的小型简易机场。部署在日本的 F-51D 立即转移到南朝鲜并且投入遏制北朝鲜的迅速推进的行动中。野马从金浦、釜山和浦项的机场起飞执行近距支援任务。野马是 UASF 朝鲜战争初期近距支援任务的主力机种,当时的喷气式飞机续航时间有限,不能在目标上空长时间停留。 朝鲜战争中 12 战斗轰炸机中队的 P-51D 为了增强近距支援兵力,拳师(Boxer)号航母从美国运送来了 145 架 F-51。这些飞机很快就被组装完毕并飞往战斗单位。甚至第 18 战斗轰炸机联队放弃了 F-80 改用野马,这在历史上恐怕很少见。野马在阻止北朝鲜的进攻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给联合国军以喘息的时间。野马执行了 62,607 次支援作战任务,损失 351 架,大部份被高射火力击落。野马并不适用于低空攻击,液冷发动机非常依赖脆弱的机腹的散热器,一旦散热器被地面火力损伤,发动机就会迅速过热。另据记载,野马在遭遇战中击落了几架北朝鲜的雅克战斗机。 美军的最后一架野马 P-51D-30-NA 44-74936,1957 年从西维吉尼亚 ANG 退役,现陈列在俄亥俄州达顿莱特-帕特森(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博物馆。 还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