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reeFly=[SVAF]=

[自由之鹰] 关于"恒定空速最大爬升率"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4 17: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不能上网就在家看性能对照表,突然对这个"恒定空速最大爬升率"曲线产生疑问,如图所示,这个曲线的Y轴的单位是M/S,因该是一个速度单位,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也是解释为:每秒钟高度的提升量.通俗的说就就是爬升速度,但是这么理解绝对是错的,一架500KM/H的速度飞机在任何角度下爬升速度肯定比在他的最佳爬升率270KM/H的状态下爬升快,所以这么理解肯定不对
我感觉这里要准确的表达的意思是最大的有用功作用在爬升上,这样的话应该用规定角度下的瞬时垂直加速度表达.也就是能在机翼升力,空气阻力和重力之间找一个最高点,高速下空气阻力+重力大于发动机推力,飞机爬升的时候速度就要下降,这个和我们平时感受是一样的,所以我比较困惑于这个软件是单位写错了还是另一套算法?请高手指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8: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PS:
在看性能对照器的时候,找到一款让我大跌眼睛的飞机:MIG3-AM-38,但看曲线来说的话,这个JJ在3000米以下就是神啊,LA5FN也比不过啊,赶紧查资料,一看是MIG-3换装AM-38发动机(为IL2生产的一款低空性能优异的发动机,比MIG3用的AM-300增加200马力)的改进版,同时拆除了增压器.并对机体做了相应的修改,结果低空速度超越当时苏联服役的所有飞机,德机就更不在话下了,但是因为散热器设计不合理等诸多原因,并不是一款出色的飞机,更是因为斯大林同志很不爽MIG3的生产,要求工作重心放在IL2上,所以,这个JJ生产的不多就ED了,不过,平时喜欢低空缠的,一款新神木又挖掘出来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4 19: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10-5-6 10:52 编辑

这个涉及到两种爬升,

一种是动力跃升。 允许速度从高速到低速, 其规律是服从重力加速度,地心引力。http://www.insky.cn/bbs/thread-17442-1-1.html

一架飞机初始速度599.76Km/H垂直向上运动,运动17秒钟后速度为0,将垂直运动1416.10米。

这一点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们都在地球不是?  唯一细微的差别是,飞机微乎的气动阻力。

(空气阻力,不会让零战在599.76KM/H垂直爬到2000 米,也不会只让P-47 在599.76KM/H,只能垂直爬700米)

同理,可以计算出,一架飞机做抛物线动力爬升的情况,运用三角函数即可算出。

最简单的就是45度抛射线.

另一种是匀速下的持续爬升,让飞机以一个恒定速度爬升,不允许速度减慢.
其计算是由ΔP=P 可用- P 平需 决定的。 ΔPMax 即飞机可用的最大爬升推力,同时可以计算出飞机的爬升角度和爬升率。

而飞机,在不同速度段其阻力不同,以109G2举例,在速度260~270 之间,飞机的ΔP 值最大,因此在匀速下的持续爬升时有最大爬升率。

[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08-7-14 22:2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4 2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500KM/h下爬升只能有两个结果(除了喷气机外)
1. 为了维持500KM的空速,爬升角只能很小很小,此时爬升率并不高(190甩LA5就可以这么干)
2. 爬升角增大,短时间内爬升率非常惊人,但是因为发动机剩余功率有限,速度很快会掉下来,实际上这是个动能换势能的跃升(打B&Z时的ZOOM就是这个动作)

爬升的实质是将飞机发动机的做功转化成飞机势能的过程。发动机功率是有限的,如果爬升空速过大,那么大部分功率消耗在抵消空力阻力上,而速度过低,机翼无法达到最佳升阻比。两者在某一点处达到一个平衡,将尽可能多的功率输出转化为势能,就比如BF109保持260-270KM/h时持续爬升时可以获得最大爬升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olhand 于 2008-7-14 20:34 发表
500KM/h下爬升只能有两个结果(除了喷气机外)
1. 为了维持500KM的空速,爬升角只能很小很小,此时爬升率并不高(190甩LA5就可以这么干)
2. 爬升角增大,短时间内爬升率非常惊人,但是因为发动机剩余功率有限,速 ...


厉害,直接点通,这丫的图表不是反映爬升率的曲线,是反映升阻比的曲线.在最佳爬升率上最大的是升阻比,所以势能的积攒效率最高.学霸强!

爬升率:在空气动力学中,爬升率是指飞机升高海拔的速度

升阻比:在空气动力学中,升阻比是指飞行器在同一迎角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4 21: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图表中曲线的形状和升阻比曲线很象,但是表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机翼的翼型一固定,升阻比曲线就定死了,而决定爬升曲线的因素远不止升阻比一个指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4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Powerpoint
详细论述 “恒速最大爬升率” 资料的,说。


回复下载,销售。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08-7-14 22:2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5 09: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们打开,IL2 Compare V4.07 BF-109G2
查询 Max TAS By Altitude “不同高度下的真空速”
查询 Roc at Constant TAS(Alt=0m)“海平面恒速持续爬升率”

海平面恒速持续爬升率-- 在海平面保持一个速度持续,长时间的爬升。速度衰减的不算。

观察“海平面恒速持续爬升率” ,发现速度在500 多一点点时爬升率为0 米/秒,速度在550多一点时,爬升率为-10米/秒。

我们放大图表,发现BF-109G2,在海平面时,最大空速为513Km/H,即最大平飞速度。
这个速度是水平直飞依靠发动机产生的极速,而不是从5000米俯冲下来产生的最大俯冲速度。
在最大平飞速度时,拉力完全等同于阻力,拉力-阻力=0 ,换句话说因为ΔP=0 ,所以飞机无法产生“恒速持续爬升的动力。
例如当你通过俯冲把速度增至了600KM/H,你的拉力必然小于阻力,因为你不可能长时间维持这个速度,ΔP<0,通过公式计算你的海平面恒速持续爬升率为负值!

那么为啥,BF-109G2 通过俯冲把速度增至了600KM/H,一拉杆还可以爬升呢?

专家说“答案是”,你是在做动力跃升,而不是“海平面恒速持续爬升”,你的速度肯定在衰减,对不对?
你是在做一个弹丸的抛物线运动,其计算完全服从“重力加速度计算表”。

[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08-7-15 09:4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加入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5 1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如何快速成为专家?
http://www.insky.cn/bbs/thread-20692-1-1.html

重力加速度& 能量计算表
http://www.insky.cn/bbs/thread-17442-1-1.html

现在明白 专家的含义了吧?
作为专家,要明白专家的守则
1.身为一名专家或者学霸,彼此尊重,相互拆台揭短,是恶意竞争,低价出货,对谁都没好处。
2.身为一名专家或者学霸,应当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当敏而好学,百尺竿头跨越巅峰。
3.身为一名专家或者学霸,应帮助更多朋友早日成为专家,并牢记告诫“谦逊啊谦逊”参见第一条。

insky 的诸位,现在明白,为啥,福籁要早日之前,就推出“重力加速度& 能量计算表” 了吧?

因为玄机!

好了,兄弟们,要么扔臭鸡蛋,要么请扔鲜花吧! (福籁悄悄地说,我爱鲜花,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 本帖最后由 silverliu 于 2008-7-15 11: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5 1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定空速最大爬升率,之称为恒定空速就是要你在爬升中一直保持这个速度,如果你在爬升中速度一直在变,那就不叫恒定空速了,在无风情况下,特定的气压下,好象谁也没去测试过在各个高度的爬升时间,要达到一个特定高度,用最大爬升可能得不到一个最快时间,但是非常接近最快时间,高度爬越高那最快时间越接近,毕竟还要考虑推重比和加速度,就像161你说的,500的空速我可以在短短几秒内垂直冲1千米以上,但是要你再冲2000米,恐怕那500的空速早就用完,还得你再从新加速才能爬升,用恒定空速最大爬升率的话就省略了重新加速的过程,大大的节省了时间,但这不是最快时间,只是非常接近最快时间。103的对比图就可以看出,在3000米内长时间爬升G2爬不过MIG3,但是在短距离G2在垂直方向上一定能追上MIG3(虽然表中看不出来)。

[ 本帖最后由 geeep 于 2008-7-15 10: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5-16 03:32 , Processed in 0.0431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