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卷第
6期
舰船科学技术
Vol. 26, No. 6
2004年12月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 , 2004
文章编号
: 1672 -7649( 2004) 06 -0047 -04
雷达电磁波盲区的评估方法研究
焦林,张永刚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辽宁大连
116018)
摘要:在分析了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损失及其数值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雷达检测系数μ.. ,结合电磁波传
播损失数值模型提出了雷达电磁波盲区的评估方法.. ,最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评估方法进行检验。
关键词
:雷达电磁盲区
;评估方法
;数值检验
中图分类号
: TN951; O441文献标识码
:A
Amethodof evaluatingtheshadowzoneofradar anditsmartial application
JIAO Lin, ZHANG Yong-gang
( Dalian Naval Academy, Dalian 116018,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los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air and 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los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mports the tested coefficient μ. Considering the numerical model , we bring
forward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shadow zone of radar. At last we validate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in
numerical technique.
Keywords: shadow zone of radar; method of evaluation; numerical validation
0引言
气散射等.. ,利用电磁波传播的数值模型能够有效地计
算电磁波传播的能量损失。..
现代战争中.. ,电磁对抗异常激烈.. ,对战场电磁领1. 1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损失
域的争夺.. (制电磁权.. )已成为未来战场信息战、电子1. 1. 1大气吸收衰减
战的根本.. ,成为影响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大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的存在是产生电磁波衰
雷达是现代海战中重要的探测手段.. ,是舰艇作战能力减的主要原因.. ,气体分子对电磁波的吸收与频率有
和生存能力的重要保障。而雷达电磁盲区既是战术关,通常电磁波的频率低于.. 1GHz( L波段.. )时,大气衰
攻击的最佳选择又是电磁防御的薄弱环节.. ,是敌对双减可忽略.. ,高于.. 3GHz时要考虑气体吸收的衰减。水
方作战平台的“死穴”。因此..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估汽和氧气等对电磁波的衰减还与水汽密度、气压、温
雷达电磁盲区.. ,在现代海战中具有重要意义.. ,是装备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 ,恶劣条件下的雨雪和
使用和战术应用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电磁波在大雾等大气中的颗粒对电磁波同样存在吸收衰减作用。..
气中的传播损失及其数值模型出发.. ,探讨了雷达电磁1. 1. 2大气散射
盲区的评估方法.. ,并对该评估方法进行了数值检验。.. 大气中存在着云、降水、雪、冰雹以及各种颗粒.. ,
不仅对电磁波存在吸收.. ,更为重要的一面是对电磁能
1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损失及其数值模型量散射。云滴颗粒是半径小于.. 100μm的水滴或水晶
电磁波在大气介质中传播.. ,必然存在衰减过程.. ,粒子.. ,雨滴是半径大于.. 100μm的水滴.. ,它们对电磁波
在空间一定区域内能够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总是有传播的影响通常也与频率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限的。影响电磁能量接收的主要因素有大气吸收衰1. 1. 3曲面扩散
减、大气折射传播以及当大气中存在雨雪颗粒时的大反射、衍射、干涉等产生的电磁波传播衰减。电
收稿日期.. :2003-06-30
舰 船 科 学 技 术第26 卷
磁波照射到曲面, 由于曲面具有扩散效应( Diversion)
, 影响电磁能量的接收; 由于界面或分层介质具
有的反射和衍射( 绕射) 效应形成电磁波的干涉, 改
变了电磁能量的空间分布等, 形成电磁的传播衰减。
1.1.4 大气波导效应对电磁波传播衰减的影响
大气波导的出现将陷获部分电磁波, 使其出现类
似于金属波导管传播的效应, 电磁能量损失极小, 从
而改变了电磁能量的空间分布。
1.2 电磁波传播损失数值模型
根据Maxwell 方程, 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具有对
称关系, 可得到无源区域磁场分量的矢量波动方程:
..× ..×H →
- ..ε
ε× ..×H →
- ω2
μεH →
= 0。
利用Fock 理论对方程作简化和抛物近似得到:
.. 2
μ( x, z)
..z2 +2ik ..u( x, z)
..x
+
k2 n2 ( x, z) - 1 +2z
a
u( x, z) = 0。
这里, n2 ( x, z) =ε( x, z) /ε0, ε0 为自由空间介电
常数。水平极化边界条件为u( x, zT ( x) ) =0, zT ( x)
表示z=T( x) , T( x) 是描述地形高度的函数。
Beilis 和Tappert 最先根据此模式发展了一种变
换, 导出了新的抛物方程, 在新坐标下边界条件得到
了简化。新坐标中的高度和距离表示为χ=x, ζ=z -
T( x) 。在这里, T( x) =t( x) - x2
2a, 新坐标系统中定义
场的标量为
u( x, z) = Ψ( χ, ζ) ei..( χ, ζ) 。
函数t( x) 描述了实际的地形, 其可以表示为一
组高度/距离的点, x2 /2a( a 表示地球半径) 用来表示
地球曲率。代入可得到:
..2Ψ
..ζ2
+2i ....
..ζ+k ..ζ
..χ
..Ψ
..ζ+2ik..Ψ
..χ+ k2 ( n2 - 1)
- 2k ....
..χ
- 2k....
..ζ
..ζ
..χ
+i.. 2
..
..ζ2 - ....
..ζ
2
Ψ=0,
经一定变换, 上述方程与前面抛物方程具有同样
的形式:
..2Ψ( χ, ζ)
..ζ2
+2ik ..Ψ( χ,ζ)
..χ +k2[n2 ( ζ+T( χ) ) -
1 - 2ζT″( χ) ] Ψ( χ, ζ) =0,
Ψ( χ, ζ) = u( x, z) e- i{ kζT′( χ) +3/∫2k
χ
0
[ t′( a) ] 2da} 。
折射指数n 是新高度和距离的函数, T″( χ) 是χ的二
阶导数。因此可得到:
..2Ψ( χ, ζ)
..ζ2 +2ik ..Ψ( χ, ζ)
..χ +k2[n2 ( ζ+T( χ) )
- 1 - 2ζ( t″( χ) - 1
a
) ] Ψ( χ, ζ) =0,
阻抗边界条件..U( x, z)
..x z=T( x)
+aU( x, z)
z=T( x)
=0,
经过变换整理后为
..Ψ( χ, ζ)
..ζ ζ=0
+[ a +ik ..T( x)
..x ]Ψ( χ, ζ)
ζ=0
=0。
与原来的抛物方程相比较, 两方程之间的差别为2ζt″
( χ) 项, 因此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 只需考虑随距离
变化的地形的二次导数。
2 雷达电磁盲区的评估方法
2. 1 雷达电磁盲区评估的准则
雷达的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 也可称为接收机
的灵敏度) 是雷达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 也是雷达接
收机的一个重要参数。当接收机接受功率大于最小
可检测信号功率时, 目标处于雷达可探测区域; 反之
目标处于雷达不可探测区及雷达盲区。因此引入雷
达检测系数μ, 其中μ等于雷达接收机接受功率与雷
达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之比。雷达的电磁盲区可以
用μ来表征, μ是雷达性能参数、作用距离和电磁波
传播损耗的函数, 它的大小反映了雷达的探测能力,
可作为评估雷达电磁盲区的准则。
2. 2 雷达电磁盲区评估的方法
雷达电磁波盲区的评估主要运用电磁波传播损
失的数值模型, 对雷达电磁波在特定的大气环境中传
播作数值模拟计算, 得到雷达在某方向上所有空间网
格点的电磁波传播损失值, 并依据雷达最小可检测信
号功率判断雷达的不可探测区域( Undetectable Area)
, 即盲区。自由空间的雷达方程为
Pr =
PtGtGrλ2
σ
( 4π) 3R4 。
式中[s:12]r 为雷达接收机的接收功率[s:14]t 为雷达发射机
的发射功率;Gt ,Gr 为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天线增益; λ
为电磁波波长;σ为目标的反射截面积;R 为距离。
若考虑电磁波在实际空间的传播因素, 则实际雷
达方程为
Pr =
PtGtGrλ2
σ
( 4π) 3R4 lslα
F4。
式中:F 为传播因子;ls 为系统损耗; lα为大气吸收损
耗。
令雷达的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 也可称为接收
·2·
第6 期 焦 林,..等 : 雷达电磁波盲区的评估方法研究
·3·..
机的灵敏度.. )为Simin ,当接收到的功率.. Pr >Simin时,雷
达才能可靠地发现目标.. ;当Pr =Simin时,就得到雷达
检测该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 Rmax ;而Pr <Simin时,目
标在雷达电磁盲区内。其关系式可写为..
PtGtGrλ2σPr =Simin = 34 F4。
( 4π)Rmax lslα..
雷达的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 Simin由雷达接收机
性能决定。..
Simin = kT0 BnF0
S0 。
N0 min
式中.. : k为波尔兹曼常数.. ,k=1. 38×10 -23 (J/K) ;T为
电阻温度.. ,以绝对温度.. ( K)计量.. ,对于室温.. 17, T =T0
=290K; Bn为设备的通带.. , Bn ≈1
τ,
τ为脉冲宽度.. ;F0
为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
NS00 min
为接收机输出端最小
信噪比.. ,也称为检测因子.. ,它由发现概率.. Pd和虚警概
率·Pfa决定.. ,可通过图.. 1查出检测因子的值。..
图1非起伏目标单个脉冲线性检波时检测概率
和检测因子的关系曲线
雷达检测系数μ可表示为..
Pr PtGtGrλ2σ
S0
μ== 34 F4 / kT0 BnF0 =
Simin ( 4π) Rlslα.. N0 min
2 F4
PtGtGr λσ
。
( 4π) 3 kR4 lslαT0 BnF0
S0
N0 min
可见.. ,对于.. 1部确定的雷达μ是电磁波波长λ、
目标反射面积σ、大气损耗.. lα和传播因子.. F的函数.. ,
即μ.. =μ( λ, σ,lα, F)。μ.. >1的区域为雷达可探测区
域, μ<1的区域为雷达电磁盲区.. , μ=1对应的探测
距离为雷达最大作用距离。
实际评估中.. ,由于计算μ比较繁琐.. ,通常采用下
面方法来评估。
雷达接收机的灵敏度以额定功率表示.. ,并以相对..
1mW的分贝数计值.. ,即..
Simin ( W)
Simin( dBmW)= 10lg dBmW
10 -3
令电磁波传播损耗为.. l,
) 3 R4
( 4πlα
l=
F42 ,
λ
则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可写为..
Simin =
PtGtGrσ
。
l·ls
令接收机的接收门限为.. T, L为传播损耗.. ,单位
为dB,用T代替.. L,将上式用分贝表示可写为.. :
T= 10log( Pt σ)+2G-S-Ls。
当传播损耗.. L大于接收门限.. T时,表示目标在雷
达不可探测区域内.. ,传播损耗.. L可通过上述的电磁波
传播损失计算数值模型计算得出.. ,上述模型通过设定
空间网格.. (M×N)可用于计算某一确定的电磁系统
在海洋大气环境中某一方向空间所有点的传播损失
值LM×.. N,通过比较所有这些点传播损失值与电磁系
统的接收门限.. T就可确定电磁系统的覆盖范围图.. ,
即一定虚警范围内雷达的探测区域和盲区分布。..
3评估方法的数值检验
选用.. 2002年5月26日11: 00一次海上实验观
测数据对雷达电磁盲区评估方法进行数值检验。..
11:00利用探空气象系统测得雷达位置附近海
洋大气环境有陷获层.. (高度为.. 254m,陷获层中的Δ.. M
= -16.9M)。利用本文所建立的雷达电磁盲区评估
的方法.. ,对该海洋大气环境条件下雷达电磁波传播进
行数值模拟计算和盲区分布特征评估.. ,如图.. 2所示。
依据电磁波传播损失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 ,可以
得到雷达电磁波在高度.. 30m的传播损失.. -距离图.. ,
如图.. 3所示。
依据当时的雷达观测记录.. ,雷达在大约.. 18. 9~..
55n mile之间的区域观测不到舰船.. ,其观测的目标大
致范围如表.. 1所示。
表1雷达观测目标的范围
观测到目标的范围.. /nmi
0~18.9 55~58 72~78.8 92~96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利用该方法评估雷达在海洋
大气存在陷获层条件下的盲区分布.. ,判断有跳跃盲
区,跳跃盲区的位置从大约.. 20~60n mile左右.. ,实际..
·4·
舰船科学技术第26卷
雷达的观测与该方法评估的结果基本一致。..
图25月26日雷达探测和电磁盲区分布特征评估图
图3 30m处的雷达电磁波传播损耗..
4结语
本文在分析了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损失及其
数值模型基础上.. ,提出了雷达电磁盲区的评估方
法,并利用一次海上试验的观测数据对其进行了数值
检验.. ,得出评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雷达观测结果基本
一致的结论。该评估方法将为雷达装备的使用和雷
达整体性能的评估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 1]
丁鹭飞.. .雷达原理.. [ 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 1997.
[ 2]
BARTON, D K. Modern Radar Systems Analysis [ M] ,
Artech House, Norwood, Mass. 1988.
[ 3]
BARRIOS. A E. A terrain parabolic equation model for
propagation in the troposphere [ J] .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1998,42(1):90-98.
[ 4]
熊皓.. ,等.无线电波传播.. [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0.
[ 5]
胡来招.. .雷达侦察接收机设计.. [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
版社.. , 2000.
作者简介
:焦林.. (1979-),男,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硕士
研究生.. ,专业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研究方向为电磁波特殊
传播特性。
张永刚..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 ,博士后.. ,博士生导师.. ,长
期从事大气波导、电磁波传播方面的研究.. ,发表论文.. 30多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