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7 22: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HD也能DIY 自制1080线高清WMV影片 | 作者:未知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6-6-30 14:16:23 发布人:admin | [url=] 减小字体[/url] [url=] 增大字体[/url]
用WME 9.0制作WMV HD视频 下载Windows Media Encoder 首先运行Windows Media Encoder 9,在“新建会话”窗口的“向导”页面中,选取“自定义会话”,并单击“确定”按钮,进入视频文件制作向导模式(图5)。
(一)选择节目源
在随后出现的“会话属性”窗口的“源”标签页中,请大家根据自己手头上已经有的高清视频节目源作出不同选择。节目的来源可以是家电产品(例如高清DV摄像机如索尼HDR-FX1/E、DVD影碟机等),也可以是网上或电脑内的高清视频文件。用户根据不同来源分别点选“设备”或“文件”即可(图6)。为简单起见,在本文的示范中笔者就以刚才下载得来的WMV文件作为源文件,所以现在就在“源来自”一栏中选择“文件”,再点击“浏览”按钮选取该文件。
用WME 9转换视频文件,其实还可以选择只转换一个影片文件的部分片段。方法是单击界面下方的“标记切入/切出”按钮,在随后出现的设置窗口中,输入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图7)。
回到“会话属性”窗口后,切换到“输出”标签页。由于制作出来的视频文件不是供网上用户观看,所以请先剔除“自编码器拉传递”项目前的打勾符号,然后再勾选下面的“编码到文件”一项(图8)。并点击“浏览”按钮,选择输出视频文件保存的位置,并为输出文件命名。
(二)编码及输出分辨率设置
在“会活属性”窗口上,切换到“压缩”标签页(图9),在“目标”一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文件下载(计算机播放)”,然后单击旁边的“编辑”按钮,一个名为“自定义编码设置”的对话框便会出现。这是制作高清视频的重点所在!
首先,我们要在“常规”标签页的“媒体类型”一栏中,为音频和视频选择适当的“模式”和“编解码器”(图10)。
其中,“模式”方面有4个选项提供:
1.CBR
即“Constant Bite Rate”,编码速度(比特率)是固定的。在已知及有限的网络带宽中,固定编码速度能保障传输的数据不会意外地超出网络带宽,从而得到反效果。所以这个选项最适合输出视频发放到网络中播放。不过,使用CBR模式时,视频的质量会随着视频内容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快镜头等画面变化多的时候,要维持高的画面品质,要求编码速度必须提高。而在固定编码速度的情况下,输出的画质就有可能会受到编码速度上限的影响而降低。
2.比特率VBR(峰值)
WME 9提供了三种VBR(可变编码速度)模式,这是其中一个。VBR的好处是,当影片的内容包含动态和静态的画面时,可分配更多的数据流给动态画面使用,因此在输出相同大小的文件时,使用VBR比使用CBR能获得更稳定且更高质量的输出效果。
不过,用户使用“VBR(峰值)”模式时,须预先设置一个最高的比特率。有了这上限,虽然画质可能会被限制,但比特率却不会意外地超出预设的范围。这适合使用在一些有限读速的播放设备(例如CD或DVD影碟机)上。
3.质量VBR
调节范围从0至100级,用户可预设想要达到的画面输出质量。虽然稳定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但此模式难以预计输出的文件大小和所需网络带宽。另外,由于“质量VBR”模式只提供“one-pass encoding”(一次编码),故速度极快。
4.比特率VBR
此模式下用户可预设一个平均的目标比特率,它能让用户在预知的平均编码速度画面获得最佳的画质。此方式使用two-pass encoding(两次编码),第一次编码对源视频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分析结果,以准确地在第二次编码时做出更好的输出结果。
由上可知,我们在制作WMV HD视频文件时,音频和视频的“模式”最好选择使用“比特率VBR”,可获较理想的效果。
至于“编解码器”方面,音频应选“Windows Media Audio 9.1 Professional”,而视频则选“Windows Media Video 9”。
接着切换到“xxxxKbps”标签页(图11),视节目源的质量,“音频格式”一项通常选取“384kbps, 48kHz, 5.1 channel 24bit VBR”,然后将“视频大小”改为1440×1080,“帧速率”设成24fps,“视频比特率”改为8000Kbps(一张DVD可保存60分钟的高清视频)。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最后跳回“会话属性”窗口,再点一下“应用”按钮确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