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8|回复: 4

东海舰队卡28空中遇险 单发飞行迫降驱逐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3 16: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gtx101 于 2010-5-23 16:16 编辑


舰载直升机单发着舰现场。


http://war.news.163.com/10/0522/10/679I0PPG00011MTO.html



      解放军报5月22日报道   5月18日,东海舰队航空兵党委作出决定:为驾驶单发直升机成功迫降着舰的某飞行团副团长孙自武记一等功,为该机组成员王茂祥、王立志记二等功。
      那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4月9日7时55分,正在某海域进行反潜训练的 “宁波”舰舰载直升机舱内突然发出“嘟嘟嘟”的警报声。
      有情况!仪表显示,右侧发动机滑油压力快速下降至“0”!机长孙自武、战术指挥长王茂祥和反潜设备操作员王立志,几乎同时听到了右发动机轴承干磨的声音。不好!若不迅速关闭右发动机,极可能造成右发动机机械破损,甚至起火爆炸!
面对突发险情,孙自武冷静处置:他关掉右发动机的同时,将左发动机油门杆前推,保持好旋翼转速,快速稳定飞机状态。但是,单发动机功率有限,机动性受很大限制,在海上飞行极其危险,必须迅速着舰!
       7时58分,编队指挥员命令“宁波”舰做好直升机单发着舰准备。
       单发着舰,对舰艇摇摆度要求高,不仅航向、航速要稳定,载舰还必须与风向形成一定夹角。“宁波”舰慢慢调整航向和航速;损管队迅速就位,做好消防灭火、救援救生准备。
       直升机单发飞行,如同飞鸟折了一个翅膀。在这种情况下,托起自身10吨重量,飞机显得力不从心,飞行员操纵也极为困难。战术指挥长王茂祥操纵应急投放按钮,把随机携带的声纳浮标和标志弹投入海中,为直升机“减负”。
       8时28分,直升机开始下降高度。机长孙自武沉着把稳操纵杆,王茂祥牢牢顶住油门杆,王立志不断通报飞行要素,3人配合默契,维持好飞行状态。但是,由于直升机机身重,单发功率小,短短几分钟内,直升机从185米降至90米,时速从109公里降至50公里。
      “复飞!注意动作要柔和。”“宁波”舰飞行塔台指挥员倪荣发现着舰状态不符合要求,果断下令。8时31分,直升机呼啸着从舰艇尾流上空侧飞滑过。
第一次着舰未能成功,复飞的直升机险情再现:旋翼转速下降到81%。而转速若低于84%,发电机就不供电,这就意味着机载设备将不能正常工作。更危险的是升力不足,直升机正在缓缓下坠!
        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机组人员密切配合,一点一点调整飞行状态。5分钟后,直升机终于在13.7米的高度找到升降率与旋翼转速间的平衡,高度开始止跌回升!
       8时36分,飞机第二次着舰仍未成功。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离单台发动机工作时间极限越来越近。
       4分钟后,直升机再次下降。“宁波”舰全力加速进行配合。
       8时42分,孙自武抓住战舰相对平稳的瞬间,驾驶直升机找准合适的角度迅速下滑、切入,成功地降落在飞行甲板上。

      单发迫降成功!孙自武机组不仅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为国家挽回了巨大损失,还创下海军航空兵“单台发动机飞行,单台发动机大重量、大速度和载舰高航速下着舰”4项纪录。


    链接:直升机单发迫降
     目前,国内外中型和大型直升机一般有两台或多台发动机。双发或多发直升机若仅剩一台发动机工作,操控极为困难,飞行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必须就近迫降。直升机单发迫降难度和危险性极高。为保证机组人员安全,国外航空兵舰载直升机一般就近迫降在海面,鲜有单发迫降成功着舰的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3 16: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惊险啊!直升机单发要比喷气式飞机更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3 18: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滑油管路问题,导致滑油漏光,发动机抱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3 22: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3# 小兵阿岩 哈哈,有道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5 06: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飞行员的飞行技术真的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5-11 03:44 , Processed in 0.0217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