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ky)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3|回复: 4

转帖 cessna182s 起落航线飞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9 16: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起落航线飞行是学习飞行的基础科目,它集中了飞行的各种基本动作,如,起飞、上升、转弯、平飞、下滑、着陆等。新飞行员沿固定的起落航线练习飞行,有利于形成相对固定的进近(approch)条件,这是随后安全、准确着陆的前提。
  
  起落航线是包括5条边和4个转弯的矩形航线。以起飞方向为准,起飞后向左转弯的航线叫左航线,反之为右航线。下图为fs98中,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meigs机场的36跑道左航线示意图。

注1:36跑道和18跑道其实是同一条跑道,只不过当飞机由南向北滑跑起飞或着陆时,即上图中由右到左时,称为36跑道,数字‘36’表明跑道航向在355度至5度之间。反之称为18跑道,航向在175度至185度之间。从机场的文字资料上可查出具体的航向是多少度,但目视条件下飞行一般知道大概的航向范围就ok了。
注2:在现实飞行中,meigs机场规定36跑道的起落航线是右航线,18跑道起落航线是左航线。也就是说,起飞后都要向密歇根湖上空转弯,以免滋扰湖边的芝加哥市中心。但在fs98中,飞越市中心的高楼大厦有助于利用地标判断距离、高度和速度,模拟飞行中不会有人说你噪音扰民。
  
  左航线的全过程
  
  飞行前,请确认已基本掌握前面三篇文章关于飞行操作、仪表、发动机的内容。
  
  起飞与上升
  
  起飞分为滑跑、离地、小角度上升、上升四个阶段。
  
  检查各仪表在正常读数状态下,可见高度表指示约为600英尺(meigs机场的海拔高度msl为593英尺)。远读式陀螺罗盘指示航向为360度,正北。姿态指示仪显示现在的坡度(bank)为零,姿态角(pitch attitude)约为4度(中心的红点和红线位置接近第一条黑色刻度线,刻度依次为5度、10度、15度、20度)。襟翼已放在8度位置。
  
  观察前方无影响飞行安全的障碍物,并在正前方天地线上选一明显地标,用来参照保持起飞方向。驾驶杆、舵回中立位置,注视前方天地线,余光注意前方地面,松开刹车(按句号键,或扣joystick上的扳机),柔和加满油门(f3键),加油门的方法是先慢后快,连续推到底,从开始加油门到加满油门一般为3至5秒。在滑跑过程中,注意蹬舵修正滑跑方向。飞机加速至表速60节时,柔和拉杆抬起前轮(飞机稍抬头,姿态角增加一点)。前轮抬起时,稳住杆,保持飞机两点滑跑,小型飞机的滑跑距离一般很短,几乎前轮刚一抬起,飞机随即离地。
  
  飞机刚一离地,应稳住驾驶杆,及时修正左右坡度,如飞机向左倾,应及时向右压杆、蹬右舵。将要改开坡度时,回杆、回舵,保持飞机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的杆、舵输入量都极度小。若机头继续上仰,上升角有过大的趋势,应稍往前松杆,制上迎,保持小角度上升。此时,应随时观察左前方地面,判断飞机高度和上升率。飞机表速超过70节后收起襟翼(按键f5),如果起落架是可收的,在将要飞越跑道尽头时收起落架(按键g,但cessna182s起落架是固定的,无法收放)。收起襟翼或起落架会影响飞机的纵向平衡,也就是说,机头会有轻微的俯昂变化,应保持姿态角在10至13度,表速80节上升(即时有最大的持续爬升率,约900feet/min)。油门保持在最大位置。上升过程中,应不断检查航向、速度、上升率和发动机工作状态,保持平稳上升。
  
  第一转弯
  
  飞机离地高度达500英尺(above ground level agl500feet,由于机场海拔(msl,mean sea level)标高约600feet,此时高度表读数msl为1100feet)后或飞至预定转弯点后,开始第一转弯。转弯前,注意观察转弯的方向,选择好退出转弯的目标或远读式陀螺罗盘度数(这里是270度,正西)。

  进入转弯的方法是:注视天地线,手脚一致地向转弯方向压杆、蹬舵,即向左压杆、蹬左舵。待飞机形成规定的坡度(这里取约15-20度、姿态指示仪上方坡度刻度第二格)及相应的旋转角速度后,回杆、回舵。保持一定的坡度和旋转角速度。
  
  在整个转弯过程中,眼睛要以观察天地线关系为主,防止机头忽上忽下、坡度忽大忽小,造成转弯困难,同时,检查飞行速度、升降速度、转弯/侧弯指示仪。适当向左保持很小的一点压杆力以维持坡度,蹬一点左舵使转弯/侧弯指示仪中心的小球位于两条竖线中间,以进行无内、外侧滑的“协调转弯”。

  改出转弯的方法是:当飞机航向接近预定的方向时,视线转向天地线,手脚一致地向转弯的反方向压杆、蹬舵,即向右压杆、蹬右舵,使飞机对正检查目标(远读式陀螺罗盘的270度,正西)时,停止旋转、改平坡度,这里应注意以一定的提前量回杆、回舵。
  
  第二边
  
  退出第一转弯后,保持好上升状态,检查航迹是否与跑道延长线垂直,必要时进行航向修正。如果起飞逆风,第二边就在从右边吹来的侧风(cross wind)中飞行,为保持航迹为正西,航向应略偏北。继续爬升至高度表读数1600英尺,此时飞机离地高度约1000英尺,已进入起落航线的预定高度。收油门至进气道歧管总压15-20英寸汞柱。顶杆使飞机低头加速,保持飞行高度1000英尺agl。注意飞机与机场的相对位置,判断进入第二转弯的时机。第二边的长度一般1至1.5公里(3300英尺至5000英尺)。
  
  第二转弯
  
  注意观察跑道着陆接地区,当视线与跑道延长线的夹角30度左右时,进入第二转弯,转弯的操纵方法与第一转弯一样。退出转弯后,飞机的航向与跑道延长线平行,有侧风时,航迹应与跑道延长线平行。

[ 本帖最后由 cnmsh 于 2008-7-29 16:3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16: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边
  
  收油门至约15英寸汞柱,维持高度1000英尺agl。表速在85-100节。飞行时,及时修正偏差,保持航向、高度、速度和飞行姿态。到达跑道入口对开的反向位置abeam时,放下襟翼一格(8度,按f7键)。如果起落架是可收放的,此时放下它。前几篇文章提过,cessna182s放下襟翼的表速上限为95节,所以到达abeam前应提前减速至约90节。

  放下襟翼后继续减速至70至80节。加一点油门保持1000英尺agl。准备进入第三转弯。
  
  第三转弯
  
  三转弯的位置、转过角度直接影响到着陆目测,必须准确判断,观察跑道着陆接地区位置,当视线与跑道延长线的夹角成35至40度时,观察天地线,手脚一致地压杆、蹬舵,与第一转弯一样操纵,退出转弯后的航迹与跑道延长线垂直。
  
  根据飞机的高度、速度与原定情况的差异,在第三转弯之前或之后增加襟翼开度至20度。高度偏高、速度偏大的情况下应早开襟翼,必要时收点油门。如果高度合适,迟一些进入第三转弯,就可增加第五边的长度,有更充分的时间修正着陆前的进近偏差。但这样会令第四边离跑道更远,不利于准确的判断距离和高度。
  
  第四边
  
  飞机仍保持好平飞状态,观察着陆接地区位置,当视线与跑道延长线的夹角成30至35度时,柔和顶杆、收油门进入下滑状态,速度稳定在70至75节左右。飞机下降率参考值在500feet/min左右,视飞机位置、状态而定。注意:在下滑过程中,一定要顶住杆,不要使机头上仰,造成速度偏小,飞机处于危险状态。

  在下滑中,若发现目测偏高,应增加顶杆量、再收些油门,反之,应增加些油门、松点杆。但始终要稳住下滑速度,随时修正航向、坡度偏差。
  
  第四转弯
  
  视线与跑道延长线的夹角成10-15度、高度500-600英尺agl时(即1100msl),进入第四转弯,转弯的操纵方法同第一转弯一样,所不同的是要顶住杆,稳住下滑速度,不能让机头起伏不定。转弯中,注意天地线和着陆接地区位置,使飞机改出转弯时,机头方向正好对准跑道中心线。
  
  第五边
  
  完成第四转弯后高度约400-500英尺agl,立即放襟翼至全张开状态(按键f8,同样,机头会有上仰趋势,应顶杆克服),飞机进入着陆前的进近下滑道(glide slope,飞机正常进近的航迹,一般与水平面成3至3.5度角),此时视线不能只盯在一点,而应观察整个跑道,保持飞机的下滑状态。调整姿态角至表速65节,歧管总压约15英寸。此时正常下降率约为400feet/min。如果发现飞机高度偏高,应适当顶点杆、收点油门,反之,应适当加点油门、松点杆。要注意操纵柔和、小量,保持住下滑速度,不能只松杆或顶杆改变下滑角,造成下滑速度过小或过大,影响正常接地。
着陆
  
  当飞机越过跑道入口那排绿灯进入跑道上空,视线转移至前方着陆接地区地面,继续顶住杆,直至高度下降到约2-3米时,收油门至怠速并开始柔和地拉杆,根据高度下降的快慢程度是先慢后快的拉,以减少飞机的下滑角,使飞机在离地0.5米的高度上,退出下滑状态。然后根据飞机下沉的快慢,再柔和拉杆,使飞机机头上仰,变成两点姿势接地。接地后,应保持一定的拉杆力,使飞机保持两点滑跑,用舵保持滑跑方向,待速度降低后,前轮自然落下。然后柔和使用刹车,减速后应尽早脱离主跑道,进入滑行道。

  起落航线全过程到此为止。记住:着陆前进入起落航线时,应总是在航线高度上(一般1000英尺)、与航线成45度角进入,以免将飞机“降落”在航线上的其它飞机身上或发生飞机空中危险接近甚至冲撞。
 
  结 尾
  
  固定的起落航线飞行可让飞行员总是很清楚知道“下一步将要怎样”。操纵飞机时有“提前量”,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上面提到的速度、升降速率、总压等诸多数字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提供一个概念,为安全、平稳着陆构造一个有利的、固定的进近条件。在飞行操纵尚未熟练、动作不准时、不准确时,可适当加长各边,留多一些时间作反应。
  
  chuck yeager 完成人类首次超音速载人飞行后说:真正的“音障”不在天空中,它并不是空中的一堵砖墙,真正的“音障”存在于地面上,在于人类对超音速飞行的认识。
  
  我们应该知道:真正的起落航线没有画在天空中,也不画在航图上,而是深深地刻在飞行员的脑袋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9 23: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知识[s: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lightje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7-30 2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1 22: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LS的你都懂了吗?何况“温故”还可以“知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inSky)

GMT+8, 2025-4-29 00:32 , Processed in 0.032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