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4 0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总局领导有关讲话内容
中国民航防止进近和着陆失误研讨会 王立安副局长
飞行员有一种情况,总想完成任务,这种愿望是好的。不要怕飞行员返航、备降、复飞,飞行员采取这种措施都是有原因的。有些飞行员是不管什么条件都想往下落,很缺乏一个自制能力,这是我们飞行员不成熟的表现。评价一个飞行员是不是到家,不完全是一杆两舵,过去我们讲的“一杆两舵”只是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观念-心理素质-经验”的综合能力,而我们现在一此飞行员恰恰在这方面不到家,突出地表现在心理素质方面,缺乏自制的能力。有些飞行员总觉得跑道有诱惑力、有磁性,见到跑道不管在什么位置、高度、速度如何就往下落,还有些同志总认为自己是干部,别人能落下去,自己不落不行,硬往下落,这就是克服不了自我。这里也有个观念问题,有的飞行员把偶尔的成功、侥幸成功当成是经验、成绩吹嘘,不按规章操纵,还吹嘘怎么把飞机落下去了,不检讨错误,反而以此为荣,实际上这样的飞行员缺乏自制力,心理素质不好,克服不了自我,是不合格的、不成熟的,现在有些人把这种观念搞反了。飞行员在进近失败时,或着陆不具备条件时能够果断地作出决断,这才是飞行员成熟的表现,是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有自制能力的表现,反之则不是优秀的飞行员。最后评价一个飞行员,应该是以安全为标准,以安全来论英雄,飞一辈子保证安全,绝对是一个最棒的飞行员。为“面子”出了问题,面子也丢光了。
设备先进的现代化飞机,除要求飞行员具在一杆两舵操纵的能力外,还必须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自制能力。成熟的飞行员应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办事,自觉克服“爱面子”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加强决断意识 略
气象雷达的使用常识
一、天气方式下的天线倾斜操作
天线控制器可调整天线俯仰从而补尝飞机高度、姿态、或者辅助目标识别。
1、中空的倾斜控制
天线扫描雷雨目标的倾斜取决于飞机的高度和距离选择。大部分雷雨的形成高度出现在32,000英尺以下。飞行在20,000英尺(中空)的飞机,其天线应调置在0°附近或者稍微低于0°。飞越陆地时,常用的最佳方法是调整天线直至在显示图像的外部边缘出现少量地面回波。须监视显示图从1/2距离点至外部边缘的雷雨主体以便在必要时作出避开决定。
探测到雷雨目标时,天线应稍上下调定以确定雷雨区内的最强活动区所在位置。最强活动区确定后记住主体后面的回波会出现衰减,并且同显示器相比,云体可能更加往后推移。(B767选装:有些气象雷达系统具有双控制、双显示能力,这种情况下,一部显示器调至较近的距离显示,天线向下的倾斜度大些,而另一部显示器则调至较远的距离,这将是一种好的预防措施。这样,可用远距离来绘制任何需要的航路更改,用近距离来监测邻近所有的天气活动。)
2、高空倾斜控制(35,000英尺以上)
中空使用的天线倾斜控制方法对于35,000英尺以上的飞行来说已不再有效。在较远距离由于地球表面的曲度难以显示图象最外部区域得到地面目标。
高高度飞越水域时,由于没有地面回波显示,故应该改变操作程序。对于160海里以外的目标,建议使用的巡航倾斜角为1°至2°的下俯;80-160海里的目标,天线下俯角为3°至4°;40-80海里的目标,天线下俯6-7°。
注:这些倾斜角调置同使用抛物线式天线的气象雷达系统之典型倾斜角调置相比要大一些。
避开某一目标的决定应在距离该目标40海里之前作出。由于扁平盘式天线的特性,距离40海里以内的目标可能消失。这是因为同抛物线式天线一样,扁平盘式天线接收不至来自波瓣边缘的回波。为了看到距离40海里以内的目标,有必要增大天线下俯角。天线大幅度向下倾斜可能妨碍对远处雷雨的探测,而且在飞越陆地时,会引起过多的地面杂波出现。
距飞机40海里内天气目标消失表明在飞机和目标降雨活动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垂直间隔。但在高高度可能仍然会出现较严重的颠簸。
3、10,000英尺以下的倾斜控制
10,000英尺以下的飞行活动,比如起飞和着陆,要求天线调置为上仰角2-3°。这样可以提供远至40海里的目标探测而又不会产生过多的地面回波,并可消除频繁的天线调整,当然天线设置也可以变动,以便对遇到的目标进行最佳探测。
如果存在严重的天气活动,应该调整天线设置角度以便获得所需距离之外的稳定回波,确保不出现波束扫描区域高出目标的情况。
例如,如果工作距离在40海里,35至40海里的稳定的地面回波便能确保探测至35海里以内的目标。
飞机在20,000英尺以下飞行,取得最佳回波天线倾斜角度靠近0°。
4、高度预测
可以利用探测到的降雨主体的高度(液体水气的顶部)来确定雷雨的饱和度、形成强度以及危害程度。通常,雷雨主体之液体水气和顶部越高,雷雨强度越严重。而且,雷雨主体的升高或下降越快,该雷雨的颠簸性越强。
基于以上原因,在垂直扫描某一雷雨主体时估计该雷雨主体液体水气之顶部高度就很有必要了。在这里,天线下俯为负数;天线上仰为正数,对100海里内的雷雨主体高度可按下式求得:
雷雨H=飞机H+(±天线角×雷雨主体距离×100)
我们的雷达天线以窄波束发射。但是,由于波束的宽度在远距离时增加,所以,高度估计的精确性会被降低。对于3.5°的波束,波束宽度在25海里时为9282英尺,而在75海里时为27846英尺,因此,在判断雷雨时应该把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5、避开天气
避开危险天气的关键首先是要确定安全绕飞雷雨所需要的航向变化。避开雷雨没有固定的最小距离规则,但是有几条可遵循的一般准则。
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在较远的距离监测天气,这样才有时间估计天气发展并计划航向改变。使用较短距离时,要不时监测较远距离,以便确定天气活动的扩展范围。
在23,000英尺以上飞行时,以20海里的距离避开所有的天气目标。
在23,000英尺以下飞行,并且外界气温为0℃或更高时,应该以至少5海里的距离避开中到严重降水区。当外界气温低于0℃时,以10海里的间隔避开所有天气目标。
如果雷雨中心存在严重颠簸,可以假定任何雷雨上方都有颠簸。飞行员绝不应该试图穿过或飞越雷雨主体;相反,应该提前计划建立一条飞行轨迹,该轨迹至少要避开雷雨主体20海里。
6、雷达特性
a、雷达波束
发射的雷达波束及来自降雨目标的回波信号提供天气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器上。要理解显示图像,必须明白雷达探测降水目标能达到什么程度。
雷达波束扫描飞机前方区域,天线的波束宽度由位于其发射能量1/2部位的波束宽度确定(波束宽度3.5°)。波束横截面的直径随距离的增加变的很大。因此,雷达的分辨能力在远距离时大大低于在近距离时的分辨能力。
另外两个因素也影响分辨力:衰减和距离。距离的影响很容易看出来,同样大小的两个雷雨目标,远距离的目标产生的回波只有近距离目标的1/4。还有,并非所有的雷雨目标反射信号的能力是相同的。一般湿雹的反射信号可达100%;雨和干雹则低于80%;而雪的反射能力则近乎为0。
b、天线的稳定性
气象雷达系统的天线由飞机陀螺仪系统的输入信号控制(或稳定),只有天线稳定,才能够总是扫描飞机前方同一区域而不受飞机姿态瞬时改变的影响。因此,在起飞或较长的机动飞行期间产生的陀螺振荡可能导致显示器显示的天气目标暂时有些变化,即显示效果变差。当然,通过调整天线倾斜度1-2°直到飞机完成转弯动作或者陀螺仪稳定即可补尝陀螺振荡引起的后果。
所以,在处理某一气象雷达问题(雷达地标绘图)之前,要确保飞机有足够的时间处于非转弯状态且保持恒速飞行,以便让陀螺重新校准。
航空天气报告电码解析
一、 METAR报和SPECI报
METAR:是日常航空天气报告的名称,METAR报每间隔一小时或半小时发布一次。
SPECI:是选定的特殊航空天气报告的名称,SPECI报可以在任何时刻发布(在达到规定的时间标准时)。
METAR报与SPECI报都用相同的电码格式,并且都可以含有趋势报。
所有的航空天气报告必须包含以下信息:
-识别组
-地面风
-不平能见度
-跑道视程(如果有)
-现在天气
-云(或垂直能见度,如果有)
-温度和露点
-修正海平面气压
-补充信息
典型的电码格式
SPECI ZBAA 210825Z 31010G16 280V350 1400S 6000N R36R/P1500 \\SHRA FEW005
FEW010CB SCT018 BKN025 10/03 Q1001 RETS WS RWY36L BECMG FM1130 25015G21 6000
NSW SKC
注:
风:平均风向,以相近的10度为单位;VRB为风向不定。
风速:一般指十分钟的平均值。阵风附后。静风为:00000
RVR:一般指十分钟的平均值。P为大于,M为小于;过去10分钟RVR变化趋势:U为增加,D为降低,N为不变,当无法确定时省略。
云:FEW SCT BKN OVC四种,云高不明时:///;当天空没有且不符合CAVOK时:SKC
CAVOK:能见度大于20KM;无积雨云且100米以下或最高的扇区以下无云;无重要天气现象。
温度、露点:零度以下时:M
变化指示:BECMG:变化为;TEMPO:短时;NOSIG:无重要变化
变化时间:AT FM TL 用HH:MM
风切变:当所有的跑道发生风切变时:WS ALLRWY
TAF ZBAA Q30530Z 130716 31005 8000 SHRA FEW005 FEW010CB SCT018 BKN025 TEMPO
1116 4000 \\SHRA PTOB30 TEMPO 1416 TSRA SCT005 BKN010CB
I类精密进近使用RVR的规定
I类精密进近,最低标准小于800米时,只有在以下情况才能允许使用RVR标准
1、机载设备相当于 II 类运行的设备(低高度的无线电高度表和自动油门除外)和得到I类运行的适航保证;
2、机长和副驾驶已经按照II类训练受到理论教育,而且机长已在所飞机型取得规定的飞行经验;
3、机长按着陆最低标准实施进近着陆经检查合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