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stars
![]() 上尉 帖子 2452 精华 1 积分 2310 威望 2310 RMB 2655 个人存款 0 魅力 0 战斗ID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406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0 |
沙发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0-3 00:32 只看该作者
![]() 高级课程出炉 4-2 导弹规避高级课程 当学到这一课时,你应该对SU-33相当熟悉了。下面就进入正题,导弹规避的高级部分。 高级导弹规避的核心内容:以较高的成功率规避在不可逃逸区以内发射的导弹,同时对攻击目标保持锁定。 在学习这个科目之前你必须认识到,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说100%的能躲过导弹,如果导弹这么废也就不需要生产了,想要绝对的安全,给你指条路:CTRL+E E E世界就清静了。 进入不可逃逸区后发射的导弹通常都拥有足够的能量,因此想光靠几个机动就无视导弹是肯定不行的。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另外的两种手段:硬甩和干扰。这时候想要再规避导弹就是一整套复杂的动作了,导弹在这个距离上是相当难对付的,因此你必须用上你拥有的所有手段来活命。 高级导弹规避的第一点要求:以较高的成功率规避在不可逃逸区以内发射的导弹。 当一枚导弹来袭时,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始通用规避机动。这样的机动我推荐三个:俯冲蛇行、高精度桶滚、方形桶滚。如果你自己还有更加好的方式,你爱用哪个用哪个,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可逃逸区附近的BVR空战就决不允许手忙脚乱的。 俯冲蛇行:一种结合降低高度、蛇行等多种动机在内的通用规避机动。以10~15度开始俯冲(高度低于1000M时就不要再疯狂往下冲了),同时向左(或右)侧转到雷达天线指示点接近HUD边缘,保持俯冲姿态3~5秒后,侧转机身开始另一侧转直到雷达天线指示点接近HUD另一边缘,侧转角度在30~60度之间,视具体情况,但要保证RWS能基本稳定接收对方信号,然后重复侧转,速度保持在850~1100(真空速)左右,侧转过载保持5~6G,切换机动方向时滚转要快。全程手动施放干扰,在切换侧转方向的过载空档和前后总共3~5秒的时间内全力释放箔条。优点:操作要求较简单;能保持对目标进行稳定的锁定;能较为稳定的让RWS接收对方的各种雷达信号。缺点:整体动作过载低;机动范围有限;有过载空档(切换侧转方向时);如果导弹没有吃干扰就几乎是必死无疑的。 高精度桶滚:将雷达天线指示点至于HUD左(或右)边缘,开始作桶滚,要求桶滚时雷达天线指示点位置基本保持不变。桶滚形成的横截面就是以目标为圆心的一个正圆。全程过载保持在6G。优点:整体动作过载高;机动范围大;即使导弹没有吃干扰仍然有不错的概率能硬甩掉不可逃逸区以内发射的导弹。缺点:操作要求非常高,动作要极为精确,滚得不精确的桶滚,即使拉出持续6G的过载,如果导弹没有吃干扰那几乎也是必死无疑的;对目标的锁定有时不稳定,雷达可能出现自动脱锁的情况;RWS接收信号很可能不稳定。 高精度桶滚我自己也没有掌握其动作要领,如有高手给出其具体动作要领,感激不尽。 方形桶滚:由高精度桶滚简化而来。拉杆只需要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而不是两个轴上同时出现杆量,因此操作上要比高精度桶滚难度低。同俯冲蛇行一样在滚转机身的过载空档区补大量箔条。该动作由3GO*CHN-251首先公布,并由于桶滚的横截面是一个正方形,取名方形桶滚。优点:整体动作过载比较高;机动范围比较大;即使导弹没有吃干扰仍然有一定的概率能硬甩掉不可逃逸区以内发射的导弹;操作难度适中。缺点:滚得不精确的桶滚,即使拉出持续6G的过载,如果导弹没有吃干扰那几乎也是必死无疑的;对目标的锁定有可能出现不稳定,雷达可能出现自动脱锁的情况;RWS接收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不稳定。 具体用什么通用机动就看你的个人喜好了,只要你能够熟练掌握就行。 其次,判断导弹的类型。 只有清楚地了解来袭导弹的种类,才能更加好地规避它。 有两种类型的导弹袭来时是没有任何告警的,它们就是IR导弹和HOJ(处于跟踪干扰源模式)导弹,因为这两种类型的导弹使用的是被动方式制导的,不会辐射任何信号出来,因此它们不会惊动RWS,带有偷袭的性质。 由于IR导弹射程近,即使是R-27ET/T由于屏蔽了指令制导的发射模式,因此也只能在较近的距离上发射,通常你可以目视发现一道白烟飞来而没有任何警告,这时你就要高度警惕了,这极有可能是一枚IR导弹。IR导弹虽然攻击隐蔽,但是90年代的IR导弹由于采用跟踪点红外源的制导方式,普遍抗干扰能力不佳,因此你只要收掉加力,做一个7G以上的侧转并狂放红外干扰弹,IR导弹几乎不可能击中你,而且这个动作也可以帮助你从高速的BVR状态减速到角速度从而更好地进入CAC状态。IR导弹的能量不是很高,1个7G以上的机动对导弹来说是极为吃力的,这个动作就将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予此同时,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大量干扰对那个年代的红外引导头来说也是致命的,这样的一串动作足够解决IR导弹了,前提是你能对目标保持目视。当然我并不排除由于你RP差而没躲过IR导弹的。 ![]() ![]() 对于HOJ导弹,HOJ本身精度非常有限,纯HOJ的导弹只能将导弹送到信号源附近30M左右,这个精度除非你的飞机没动过一下,否则几乎不可能命中任何目标。而伴有雷达锁定的HOJ导弹,最终都将因为雷达烧穿干扰而使HOJ导弹转变成SARH导弹和ARH导弹。 对于ARH和SARH导弹的判断,在对方开启干扰的情况下,你只能通过RWS上的雷达信号强度指示来确定对方发射导弹的时机,如果对方没有开干扰,那么直接可以从距离上判断。在没有判明来袭的是ARH导弹之前一律以对抗SARH导弹的方式对抗。低空(2000M),在最大射程到不可逃逸区之间发射的导弹,你应当在收到导弹告警后20秒[我方开干扰时+5秒]内看到RWS切换信号强度指示;在不可逃逸区附近发射的导弹应当在5秒内看到RWS切换。高空(8000M),在最大射程到不可逃逸区之间发射的导弹,你应当在收到导弹告警后40秒内看到RWS切换信号强度指示;在不可逃逸区附近发射的导弹应当在10秒内看到RWS切换。注意可能的HOJ导弹(一般是SARH的),由于高空的射程远,很可能会出现导弹工作在HOJ模式下的情况,如果在雷达信号还剩余2格时仍没有导弹告警,则极有可能有HOJ导弹,应当进行小幅度机动,若出现导弹告警应当立即开始规避机动。如果发现切换,则来袭的是ARH导弹,如果时间到没有切换则应当继续采取对抗SARH导弹的方法。如果误差时间超过10秒以上切换应当判定为对方发射2枚以上导弹。切换信号强度后,指示灯应当从右向左快速增长,如果这时突然出现信号强度指示灯倒退再重新增长,应当判定为有2枚以上ARH导弹来袭。 如果对方有开启干扰,在低空(2000M)情况下,一般你SU-33的雷达没有烧穿对方的干扰之前,你是不大可能在对方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内的(面对F-14/MIG-31时除外);在高空(8000M)的情况下,信号强度差3格全满的一般是在不可逃逸区外的,差2格时基本就在不可逃逸区内。 ![]() 对付ARH导弹。 LOCKON的ARH导弹比较难对付,特别是它们有足够的能量的情况下。AIM-120B、R-77、AIM-54中,R-77有一定的几率吃干扰,而120和54吃干扰的概率很小,我强烈建议你不要把你的小命寄托在这种小概率事件上。因此对付ARH导弹只剩下硬甩这一种方法,当然你桶滚做得好可以用桶滚来硬吃,但大多数人是做不出高精度的桶滚的。由于33的RWS上可以显示雷达信号强度,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判断导弹大致距离的数据,给我们硬甩ARH导弹提供了一种可能。 在现实中企图和导弹比机动能力是不太明智的,但现实中对付导弹除了用能量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各种主动ECM进行欺骗、压制再辅以箔条把来袭的导弹给忽悠掉,但LOCKON中,ECM只有全频阻塞干扰一项功能,一旦雷达距离近了,ECM就是废物了(即使只有这个功能,ARH导弹引导头的烧穿距离也忒远了点),好在90年代导弹的可用过载不算太大,一个适时的9G机动可以摆脱绝大多数导弹的骚扰。 适时就意味着开始机动的时机要正确,而我们只可能知道ARH导弹离我们的距离,因此这个方法只对ARH导弹有效。ARH导弹的飞行速度不同,相对应的9G机动开始的时机也是不相同的。我将ARH导弹来袭的速度分为3类:超高速、高速、低速。这三个速度我只能给你解释是由什么东西做出的,判断的依据是信号强度增强的速率,具体的要靠你自己实践体验得到并强化这种感觉,这是纸面是无法形容的。 硬甩机动时机详解: 超高速:在不可逃逸区附近发射的拥有足够能量的,火箭发动机还没或刚熄灭的AIM-54。在信号强度还剩余4格时全杆量9G硬甩。 高速:在不可逃逸区附近发射的拥有足够能量的,火箭发动机还没或刚熄灭的AIM-120/R-77;在最大射程到不可逃逸区之间发射,已经能量不足的AIM-54。在信号强度剩余2格时开始硬甩。 慢速:在最大射程到不可逃逸区之间发射,已经能量不足的AIM-120/R-77。在信号强度全满的最后一盛灯亮起时,硬甩。 ![]() 硬甩的注意点: 1.硬甩要求能持续稳定得获得对方ARH导弹的信号,因此你必须为此选择合理的通用规避机动。 2.硬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RWS上所有信号丢失,除非已经是慢速ARH弹,否则应当判断出信号强度继续点亮的时间,并估测完成硬甩。 3.硬甩开始前不应在准备硬甩的方向上出现明显的过载,否则导弹就会有准备进行提前转向,这将大幅削弱硬甩成功的几率!你可以在硬甩前保持一定的过载,但在硬甩开始前1秒滚转机身,向另一个方向硬甩。 4.对付速度越慢的导弹,允许你硬甩开始的时机偏差也就越大,尽一切可能把导弹的速度弄慢下来。 5.硬甩不是一个完美的规避方案,它有一个最大缺点:不能对付2枚间隔很短(<10秒)的导弹,一旦出现两枚短间隔的导弹,如果第二枚导弹没有吃到干扰,那你几乎肯定会被第二枚导弹逮个正着。 6.硬甩还有一个在实用过程中会产生的缺点:在联机对战中,如果出现PING高的情况,即使没有掉包,由于传输的延时,导弹实际所在的位置会比你的RWS上的信号强度指示的有一定的偏差,一般会导致你开始硬甩的时机出现偏差(多数是开始得晚了),而被击中,这就需要你根据网络的实际状况在原有的时机上加上一定的提前量,但这个提前量不是很好捉摸的,因此又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缺点。 ![]() 对付SARH导弹。 对付没有能量的SARH导弹就不多说了,那是初级课程的内容。我们要探讨的是对付有足够能量的家伙。 老三样:能量、干扰、硬甩。硬甩被首先排除,因为你不可能从RWS上得到任何关于SARH导弹距离信息。噢,你说你能目视导弹,然后硬甩,噢,那好吧,祝你好运~~~~~~~~回到正题,能量虽然不能作为摆脱导弹的主要手段,但是导弹的速度越低对你开溜就越有利,因此用各种方法磨导弹的能量还是必须的。对,现在只剩下最后的手段:干扰。我前面说过了LOCKON中的ECM是废物,所以你只能依靠箔条。 还好,在LOCKON中的SARH导弹并非像铁板一块几乎永远不吃干扰(谁能给我解释解释为什么ARH导弹就是不吃?!)。在有些情况下,SARH导弹不太容易吃干扰,但在有些情况下,SARH导弹比较容易被忽悠。机载雷达对不同高度的目标有三种工作状态:正常、下视、上视。 下视是雷达从上往下看,由于这种情况雷达会受到地面杂波的严重干扰,所以STT的质量并不好,这时如果再有大量密集的箔条捣乱的话,雷达是有不小的概率不能稳定持续地锁定其要跟踪的目标的,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很自然SARH导弹就要偏离目标了,即使之后雷达马上恢复了锁定,导弹也可能因为位置不佳而MISS(由于地面杂波的影响,通常没那么快锁定正确目标),或至少也要导弹为两次急转付出巨大的能量代价,下视是雷达最不愿意进入的状态,导弹有较大的机率被忽悠。 正常就是雷达平视,这时雷达会受到一点杂波的干扰,STT的质量比下视时要好得多,但依然能受到不小的密集箔条的影响。导弹的MISS率比下视时要好,但仍有中等的机率被忽悠。 上视,就是雷达以下看上,此种状态不会受到任何杂波干扰,STT的质量最高,但密集箔条有时仍然能发挥作用,只是这时候雷达看目标很清晰,被干扰也能马上重新锁定正确的目标,此时导弹不太容易被忽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犯上对SU-33是比较有利的,自己处于上视、对方处于下视,这对于使用R-27ER/EM的33来说是相当关键的。 另外释放箔条的时机也比较重要,你应当在有持续5G过载的情况下,连续大量释放。开始释放箔条的时机为判定导弹是ARH还是SARH的那个时间点。 因此对付SARH导弹的最好方法就是迫使对方进入下视、本机持续过载(5~7G)、每间隔一段时间快速、急促释放大量箔条,然后口中默念“阿弥陀佛,上帝保佑”,希望在释放箔条的过程中听到RWS从导弹告警音转入稳定的锁定告警音,那么就恭喜你开溜成功,小命暂时算保住了~~~~~~~~~ 最后一点要求:规避的同时保持对目标的锁定。 这个要求有两点好处:首先,你可以知道对方的信息(高度、速度、朝向等),想要对方处于下视吗?不知道对方的高度你还搞个毛?第二,你可以知道对方的位置,只有知道对方的位置你才能放心的战斗,俗话说Lose the sight, lose the fight。当你不知道目标在哪里时,正常人都会发慌,一旦出现慌乱,再想打好就比较麻烦了。第三,R-27ER/EM都是SARH导弹,你不保持对目标的锁定,你怎么攻击人家?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如果你放弃了攻击对手,迎接你的只会是一枚接一枚的120同学、小7同学、小9同学还有亲爱的M61火神机炮。 那该怎么做?这其实是高级导弹规避和高级空战技巧的综合运用,只有使用得当才比较可能使你的降落数和起飞数相等。 1.选择合适的通用机动,合适的机动能保证稳定的锁定和RWS接收。 2.规避导弹时不要转向得过多,雷达天线指示到HUD边缘就是极限了,除非有更特殊的情况,否则不要以放弃锁定的方式来规避。 3.该攻击的时候要攻击,但有些情况必须中断攻击,以保命为第一要务。当你发现了2枚以上的短间隔ARH导弹时,应该主动放弃攻击,因为ARH导弹不好闪,有足够的能量时干扰几乎不吃,如果你硬甩第一枚,那你就准备硬吃第二枚吧。而且喜欢连射多枚ARH导弹的几乎都是“射了跑党”的忠实成员,即使你没被ARH导弹干下去,你的导弹也没什么希望够着他。发现这种情况的,立即7G以上全加力180度掉头进超低空,等跑过一段了,再5G垂直爬升,掉头重新找(当然如果你已经在10KM左右了,也没什么必要跑了,自求多福,并准备跳伞吧)。 4.如果你在规避过程中真的脱锁了,不要慌,回忆对方的大致位置,重新扫瞄,如果有导弹的话,记住对方大概的朝向,先规避导弹,再重新搜索吧。 好了,导弹规避已经谈了这么多了,希望对各位飞行员能有帮助。祝大家能玩得开心,躲得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