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技术专用名词介绍(尺寸数据.重量数据.性能数据.机体布局.飞机分类.激波)
航空技术专用名词介绍尺寸数据:
1.机长:是指一架飞机从机首到机尾的距离。直升机还分只是机体长度的“机身长”和旋翼转动时的前后最大距离“总机长”。
2.翼展:是指飞机机翼两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变后掠翼飞机的翼展是可变的。
3.机高:是指飞机的最高点于地面之间的距离。
4.旋翼直径:通常是指单旋翼机和直升机旋翼转动时所成圆周的直径。
5.机身宽:通常是指单旋翼机和直升机的机身宽度,也可用于其它种类的飞机。
6.机翼面积:是指飞机主翼和升力翼面的总面积。
7.机翼后掠角:是指机翼前缘与垂直于机身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变后掠翼飞机的机翼后掠角是可变的。
8.货舱长x宽x高:多指运输机的货舱尺寸大小。
9.货舱容积:指运输机的有效装载空间。
10.主轮距:是指飞机两主轮着地点间的距离。
11.前主轮距:是指飞机前轮着地点与主轮着地点之间的距离。
12.展弦比:是指机翼翼展和翼弦的比值。
重量数据:
13.空重:是指一架飞机不载任何载荷时的重量。
14.正常起飞重量:是指一架飞机所能取得最佳飞行状态时的起飞重量。
15.最大起飞重量:是指一架飞机所能正常飞行的最大重量。
16.载油量:是指一架飞机所能携带的最大燃油量。
17.载弹量:是指一架飞机所能携带的最大武器载量。
18.载货量:是指一架飞机所能携带的最大货物量。
性能数据:
19.最大速度:飞机依靠自身动力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0.巡航速度:分最大巡航速度和经济巡航速度。最大巡航速度是指飞机在不开加力的状态下所能长时间飞行的速度;经济巡航速度是指飞机在一个可以利用最少的燃料达到最远的航程的状态下飞行的速度。
21.起飞速度:是指飞机的升力足以使飞机安全离开地面的速度。
22.着陆速度:是指飞机的升力足以使飞机安全着陆的速度。
23.绝对升限:是指飞机能平飞的最高飞行高度。
24.实用升限:是指飞机基本可以操纵的最高飞行高度。
25.动升限:是指飞机依靠高速时的惯性所能飞到的最高飞行高度。
26.旋停高度:多指直升机或垂直起降飞机在零速度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飞行高度。
27.爬升率:是指飞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差。
28.飞行过载:是指飞机由于飞行状态的改变而造成的加速度。飞行过载越大,作用在机体上的力也就越大,机体也就得越坚固。
29.作战半径:是指飞机所能进行作战的范围。因为大多数作战都不是打了就跑,而是要在战区上空进行一段时间的作战,所以作战航程大多还没有最大载重航程远。
30.最大油量航程:是指飞机只依靠机内燃料,无外挂,无载重所能达到的最远航程。
31.最大载重航程:是指飞机在最大载重的情况下,加上所能带上的最多的燃料,所能达到的最远航程。
32.转场航程:是指飞机在机内满油,外加最多副油箱的情况下,为转移基地而所能达到的最远航程。
33.起飞距离:是指飞机起飞时因滑跑和平衡所需的距离。分起飞滑跑距离和起飞平衡距离。起飞滑跑距离只是飞机起飞时的滑跑距离,起飞平衡距离则要算上飞机为平衡飞行所飞出的距离。
34.着陆距离:是指飞机着陆时因平衡和滑跑所需的距离。
35.稳定盘旋角速度:是指飞机在不失高度的状态下最大的盘旋角速度。
36.最大瞬时转弯角速度:是指飞机在短时间内最大的盘旋角速度。
37.翼载荷:是指飞行时单位面积机翼因升力所承受的载荷。
38.推重比:是指一架飞机发动机推力和自身所受重力的比值。对于现代战斗机来讲,推重比是决定性能的关键因素,推重比越大,性能越好。
机体布局:
39.机体布局:是指机身、机翼、平尾、垂尾的安装方式和位置。
40.主翼布局:分双翼、三翼、上单翼、中单翼、下单翼等布局。双翼、三翼布局主要用于早期飞机。上、中、下单翼布局指的是机翼相对机身的安装位置。
41.常规布局:是指一架飞机主翼在前,平尾、垂尾在后的布局。该布局广范应用于现代飞机中。
42.无尾布局:分半无尾布局和全无尾布局两种。半无尾布局是指一架飞机主翼在前,平尾或垂尾缺少其一的布局,法国“幻影”系列(“幻影”F.1除外)均采用三角翼无平尾布局,有效的减轻了飞机的重量。全无尾布局是指一架飞机只有主翼,没有尾翼的布局,这种布局现正在研究之中。
43.鸭式布局:是指飞机在主翼前还有一对活动小翼的布局。这种布局既可去掉尾翼减轻重量,又可保持尾翼提高性能。是现在时兴的飞机布局设计之一。
44.平直翼:是指机翼后掠角在0至15度之间的翼型。
45.后掠翼:是指机翼后掠角超过15度的翼型。
46.前掠翼:是指机翼前掠的翼型。这种翼型由于可以克服后掠翼在高速飞行时气流外溢问题,现正倍受世人关注。早期的前掠翼有翼尖弹性发散的问题,但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下以不成问题
47.三角翼:是指一种翼根宽,翼尖窄,且宽窄悬殊的翼型。该翼型的超音速气动性较好,已被超音速飞机广范采用。如前面所说的法国“幻影”系列(“幻影”F.1除外)就采用三角翼。
48.变后掠翼:是指机翼后掠角随速度或手动操作进行改变的特殊翼型,在60到70年代比较时兴,是为了解决高速飞机的低速机动性产生的,但随即带来结构重量增大、技术复杂、故障率高和维修保障困难等问题。到现在,一流的前线战斗机已不再采用该种翼型。
49.全动尾翼:在飞机速度提高以后,平尾使用舵面操纵已不再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因此,把整个尾翼翼面变成舵面,整体活动,就叫全动尾翼。
50.翼身融合体:是指机翼与机身之间不再是棱角分明,而是有一个平滑的过渡。该布局现已采用于大部分战斗机和一部分超音速轰炸机上。
51.飞翼:翼身融合体和无尾布局的极致,就是飞翼。不再有机翼、机身之分,翼即是身,身即是翼,带来的是机内空间增大和隐身能力的提高。
52.旋翼带尾桨布局:这是大多数直升机所常用的布局。即由主旋翼产生升力,而依靠尾桨产生的作用力来平衡主旋翼产生的扭力。
53.共轴反转布局:是指两层主旋翼以同一轴线为中心反向旋转。这种布局可以最大的减小直升机的总尺寸,而且排除了尾桨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共轴反转布局的代表当属苏联/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设计的直升机系列。
54.串列双旋翼布局:是指两组旋翼前后放置,通过反向旋转消除扭力影响。这种布局可以产升最大的升力,但会造成总尺寸过大。
55.并列双旋翼布局:是指两组旋翼左右放置,通过反向旋转消除扭力影响。这种布局也可以产升很大的升力,适合起重直升机使用。
56.无尾桨单旋翼布局:用涡轮轴发动机的尾排气或涡轮发动机产生推力来克服扭力影响,以取代旋翼带尾桨布局中的尾桨。
飞机分类:
57.战斗机:是指以进行空对空作战为主,主要针对敌方战斗机的军用飞机。该类飞机飞行性能最好。
58.攻击机:是指以进行空对地/舰作战为主,主要针对敌方地面/海面目标的军用飞机。
59.战斗攻击机:是指既可以进行空对空作战,又可以进行空对地/舰作战的军用飞机。该类飞机的各项性能比较综合。
60.截击机:是指以拦截敌方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为主的军用飞机。该类飞机大多装备大功率雷达、远程空对空导弹等装备,机体较大,航程较远。
61.轰炸机:分轻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战略轰炸机几类。轻型轰炸机由于航程短、载弹量小,现以被攻击机和战斗攻击机所取代。中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战略轰炸机之间的不同仅在于航程、载弹量和起飞重量上的不同。
62.预警机:装载大型雷达,用于空中监视敌情,能长时间留空的军用飞机。
63.反潜机:装载浮标声纳、鱼雷、深水炸弹,用于攻击敌方潜艇的军用飞机。
64.电子战飞机:装载多种电子战设备,对敌方的雷达、无线电通讯系统进行干扰的军用飞机。
65.侦察机:装载照相、雷达等侦察设备,对敌方进行侦察的军用飞机。
66.教练机:用于航校学员进行飞行训练的飞机。
67.运输机:用于快速运输人员和装备的飞机。
68.直升机:利用旋翼进行垂直起降和飞行的飞行器。多为运输工具,但也有侦察直升机、专用武装直升机等特殊用途的直升机。
69.直升飞机:利用旋翼或垂直起降系统进行垂直/短距起降,利用机翼产生升力,象常规飞机一样飞行的飞行器。
70.研究机:用于新的气动外形、发动机和电子设备的研究的专用飞机。
71.无人机:不载人飞行器。可回收也可不回收。多为侦察机,也可作武器平台。
激波:因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形成突然的压力差而使空气冷却,在这一区域的水蒸汽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状态下冷凝形成可见的云絮。所以,在飞机上表面低压区,你可以看到云雾象华盖一样覆盖着飞机。当飞机以超音速飞行时,不断地产生冲击波,从而会产生三角形的激波云。
以上对激波的解释来源于一段外文资料。
众所周知,当平静的水中投入一个石子,在石子的周围会形成同心圆状的波纹,这是由于在流体里产生了一个扰动,使其周围的流体介质也受到干扰形成了扰动而产生的现象。同理,空气也是一种流体,当空气中产生扰动的时候,由于空气是一种连续的介质,使周围的空气也被带动,从而形成像水波一样的气波,事实上,声音的传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而大家还会发现,如果这个流体介质,比如说是水,是流动的那么干扰形成的波纹就不是同心圆了,而是偏向来流方向集中的一系列圆环,如果来流速度很快,当达到一定的速度时,这些圆就会在一点成为一系列的内切圆,而内切的这一点正是最靠近来流的那一点。好,如果能明白我上面说的话,那就让我们把来流再加快一点,使其突破我所说的那个“一定速度”——即水这个流体介质传递运动的速度,我们就会看到,扰动点突破了这一系列圆形的波纹,这时,这一系列的圆是公切于两条直线的,而这两条直线恰好交于扰动点。(大家不明白的话可以照这句话画个图)
好,让我们回到空气中来。我们知道,空气于水是极为相似的,尤其是作为流场时。让我们把水中的现象带入空气中。当空气中存在一个扰动元的时候,所形成的现象与水中是相同的。而空气作为流体介质传递运动的速度是多大呢?实验告诉我们,是音速。也就是说,当空气流来流速度大于音速的时候,就会形成扰动的波纹公切于两条直线的情况。
接下来,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扰动元是一个拐弯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在水中,我们可以在河流拐弯的地方看到有一道水迹,从拐弯的那一点呈射线状地射出去,而这条线与拐弯前的岸边所夹的角度是与来流速度有关的。在空气中,现象是相同的,当空气流在遇上一个拐弯——比如说是从飞机的机头,流到了与机翼交接的地方时,也会产生这种现象,这时我们管这个射线状的像一堵墙一样的东西叫做马赫波。
好了,知道什么叫马赫波了以后,激波就好说了。简单的说,激波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马赫波。我们可以想象,流体介质遇见拐弯的时候,它遇见的可以是直径不变的拐弯,也可以是呈扩散状的(比如说入海口)或收敛状的(比如说进气道)。而激波就是在收敛状况下的马赫波。 好贴
! 收藏,以备参考
页:
[1]